Time:2016-11-03 12:42

观点 许小年: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和弯道超车都是性概念!(3)

改变了商业模式的企业发展都不错,可以做到逆势的增长,在整个服装业或者是销售额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他可以有10%或者20%的增长,因为他及时的改变了商业模式,定货会起码一个季度开一次,现在一个季度开一次都不够

  改变了商业模式的企业发展都不错,可以做到逆势的增长,在整个服装业或者是销售额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他可以有10%或者20%的增长,因为他及时的改变了商业模式,定货会起码一个季度开一次,现在一个季度开一次都不够了,要不断快速地推出新的款式,而推出新的款式,从设计销售生产环节全部要做出调整。

  日本的首富是谁?优衣库的老板,是服装行业,是传统行业。他可以做到日本的首富,是依靠什么战略?不是快速更新,优衣库的款式多少年不变,全是基本款,那为什么它可以做得那么成功?它的A(技术水平)在什么地方?它的创新在什么地方?

  在面料,优衣库在面料研究上的投入是其他服装行业没办法比的,优衣库和大学长期有合作,进行面料开发,面料和别人家的面料就是不一样,穿起来非常舒适、温暖,成为了青年人的最爱,这让优衣库老板做成了日本的首富。

  「传统行业中创新的机会有很多」

  传统行业的机会真的很多,如果你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很好。没有,也不必妄自菲薄,在自己的行业中专注的做下去,差异化的竞争开发产品和技术,你可以做成ZARA,也可以做成优衣库,ZARA和优衣库用了什么高科技?没有高科技。

  在传统行业中继续创新,不必因为自己的技术,没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而感到悲观,传统行业照样可以进行创新,但是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流程的梳理和优化,需要对技术有理解。

  我一直提一个口号,叫做各行各业+互联网,而不叫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性的方向。互联网+是官员提出的,他们没有经营过企业,怎么可能知道未来工业的方向呢?你又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对于这种中国制造、工业4.0等概念,我们可以听,但是我们不从,“听”和“从”二字拆开,要多听少从,什么时候从呢?只有经过你自己的思考,你理解了,你认为从逻辑上、经验上都行得通,这时候才你才应该行动,所以不要跟随市场上的流行口号,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转型,我们已经多次强调了,转型需要专注而的笨人,不需要聪明人,不要再寻找政策的风口,或者是商业的风口,要放弃机会主义的习惯,我的学生曾经问我:教授,你认为下一个风口在什么地方。他说只要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我说你把自己降到猪的水平上,我跟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种机会主义的习惯在这个技术驱动的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在资本驱动的时代有可能。

  转型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要追风,追随潮流是没有创新的,做别人正在做的事不叫创新,那叫模仿,中国的企业缺乏思考的能力,于是他的行为就变成了从众的行为,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有一家企业叫海底捞,做火锅的,我去了以后体验确实不错,到了几个城市的海底捞,进去以后服务标准都是高标准的。自己在一个城市开一两家店,把服务标准做得比较高,比较到位,这个不难。难的是全国连锁的服务质量能够保障,海底捞的特点是人力资源管理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细到每一个员工,这就是创新,创新是什么意思?所谓的创新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儿,做同行没有做过的事儿,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儿,这就叫创新。当然,前提是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

  「似是而非的概念」

  在创新的道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对我们形成障碍。

  互联网思维,为什么要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只不过是工业以来人类的诸多技术创新中的一项,为什么互联网要单独有一套思维?蒸汽机没有思维,电脑没有思维,最具有思维能力的人工智能,也没有人提出过人工智能思维,为什么就一定要有个互联网思维?我搞不懂。

  生态圈,打造生态圈,生态圈不是靠营销和补贴打出来的。你靠补贴打造生态圈,就像在大草原的地上放了一堆草,结果是羊全来了,吃完了之后全散了,生态圈是靠什么打造?靠栅栏,你要在草地上圈出一片栅栏来,这个栅栏就是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叫做进入和退出壁垒,这样才能打造生态圈。

  苹果手机的生态圈是靠补贴?苹果确实有很大的生态圈,它的生态圈靠的是两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一个是手机,你的手机必须在市场上是最棒的手机,大家才会买你的东西。然后第二个是苹果的IOS系统,没有后面的IOS操作系统和高性能的手机支持,苹果的生态圈说垮就垮。靠价格怎么可能保持生态圈?生态圈是要有栅栏的,要让他进来就出不去,不是草地上扔一把草,给点补贴。

  现在很多打车公司就是陷入了困境,给了补贴人才来,补贴哪一天取消,人就没了。中国的消费者哪有忠诚度?中国的消费者只对钱忠诚,不对任何品牌忠诚,凭什么对你忠诚?当你的价格比出租车还高的时候,凭什么在你这里消费?我也不会消费的,所以生态圈是一个的概念。

  共享经济是另外一个,凡是这种口号我都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共享经济是宣传出来的概念,我们为什么要信?

  共享经济只是利用了少量的、私人的多余能力。但共享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比如Airbnb,你去住人家的房子,如果不付钱,谁跟你共享?还有Uber,你不付钱谁让你白打车?

  市场经济从来都是排他的,不是共享的,私有产权也是排他的,不是共享的。你要是憧憬主义社会是另外一回事,那是你的理想,现实经济不是这样的。

  有私有产权,就不可能有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怎么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我们经常被这些非常时髦的概念搞昏了头脑,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刚开始就要介绍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是帮助我们获得思考的能力。

  再说工业4.0,被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的企业看了之后说,“你还说4.0?连2.0都没做到,谈什么4.0?”

  在不断的与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做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个总结:工业4.0或者是未来的方向,但是对于中国众多的企业,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工业4.0,而是工业2.0和工业3.0,如果你把工业3.0做好了,这个效率就有非常大的提高。

  「弯道超车是妄想」

  从工业1.0开始说,1.0是机械化和动力化。工业2.0是自动化和流程化,在自动化和流程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工业4.0是智能化。

  我想这样分可能是对于中国目前的状况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描述。大多数企业停留在2.0甚至还没有做到2.0的阶段,工业的这几个版本,我认为是不可超越的。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弯道超车”,我说你超什么车?开车的都知道,弯道是不能加速的,弯道要减速,如果你弯道加速,结果不是超车而是翻车,弯道超车也是一个非常有害的概念。

  不要跟我说弯道超车,老老实实的从自己的企业出发,该干什么的干什么,一点一滴地提高效率,基业常青。如果想投机取巧,那是旧的机会主义在新的形势下的一个。不能认真做事、踏实改进企业的方方面面的经营,这是我们的问题。

  宏观经济会持续低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微观层面上无所作为,宏观经济越差,微观转型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强,我反而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感到乐观。

  我们有肥沃的商业土壤,有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中国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企业家,我相信在L型的经济形势面前,政策会转向务实、转向,没有理由对未来感到悲观。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企业家

  编辑:平章

  ◆◆◆◆◆

  设置首页-搜狗输入法-支付中心-搜狐招聘-广告服务-客服中心-联系方式-隐私权-AboutSOHU-公司介绍-网站地图-全部新闻-全部博文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