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为什么上热搜?
企业退休人员全国平均3000元左右。养老金体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下一步要增强“均衡性”的总思路。
有些退休人员呼吁:2023年养老金必将实现19年连涨,社保专家预测,涨幅可能在3.5%-5%之间,如果为了提振信心、刺激消费,涨幅扩大到5%也是有可能的。能不能加大养老金的均衡性问题,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少涨(控制在3%)、企业退休人员多涨10%、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大涨20%,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一是机关事业退休人员走的双轨制,退休金走的是财政经费,不是走的社保基金,人家就是“人上人”,别人攀比不着。
PS:广大退休人员,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退休人员、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看到机关事业人员的养老金,“酸”倒一片。
【1】养老金是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对老人的基本兜底的民生大事。保障与福利是同属性的,应该遵循人人平等、普惠均衡的大原则。年薪、奖金、投资、分红等机制,可以走市场法则,但是社保不能搞市场化。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社保体系都坚持了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的原则。我们前些年搞的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对普通百姓带来的不公平,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2】养老金应该遵循基本的公平法则。人在退休前,凭能力吃饭,靠本事赚钱,在职期间就享受了红利,而且这个红利一直延伸普惠到一生。月薪5万与月薪5千的人享受的时代红利是不一样的,前者不在乎养老金,他的存款、房产和投资红利已经让他们衣食无忧;后者退休之后主要依靠养老金生存。退休之后,大家身体一样,贡献归零,养老金作为社会保障机制,应该加大均衡性,践行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理念,早点走向共同富裕。
【3】养老金计算不能搞“双标”。社保专家强调企业退休人员执行多缴多得的市场法则,城乡居民参保也是执行多买多得的市场法则,那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2014年前不缴费,为何能执行高达80%-100%的工资替代率呢?难道说坐在空调办公室的机关人员比企业打工、农民工劳动的贡献大几倍吗?其实,这个“双标”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从2024年起将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4】养老金没钱应该怎么办?三类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根本原因是养老金的来源不一样。机关事业人员是由财政支付,不但发钱多,而且还旱涝保收,可是财政的钱不是由企业员工和农民工贡献的吗?企退人员和农民工为什么要自己缴费给自己养老、后人缴费供养前人?难道不能从其他渠道扩充养老基金吗?比如,从财政多划拨,从全民所有制的国企多划拨,2022年GDP高达121万亿元,社会上的热钱也高达百万亿,到了补充养老基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