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过年,是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无论时间怎么变,其意义依旧重大。捡起纯真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过年与旧时相比,各个年代的人过年是有区别的。

  50年代:物质很不富足,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年夜饭没什么荤腥,只要有吃的食物,大家都由衷地高兴,吃得也开心,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春联,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画地也毫不含糊!这样的春联,极受大家的热捧。

  过年,除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最起码没有补丁的干净衣服穿。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对于男孩来说,没有比放鞭炮更值得期待的事了,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记忆中1956年的过年,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的声音,收音机是男女老少最爱的娱乐消遣,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更没有网上直播。娱乐是玩花船、扭秧歌,文化宫过年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热闹得很!还有最大的乐趣是逛庙会。宝应的庙会是人山人海,各种传统节目很多。

  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过年,“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那个年代挂的横幅。

  60年代:1959—1961年,在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期间,由于天灾和人为的原因,粮食紧缺,饥荒严重,宝应饿死上万人,生活都十分困难。1960年过年,经受“自然灾害”。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年,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是春节吃的皮糠饼、豆腐渣和野菜。

  过年时发一些额外的票证,不论能弄到什么都是意外惊喜,也许是混合酒,也许是一些散装糖果,大家都开心。

  后来知识青年下乡讲究过“革命化春节”,就是过年不回家,在知青点儿呆着,大年初一也出去拉粪,就跟平时一样,那是一个极其淳朴的年代!

  60年代后期,是个属于集体的时代。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家里忙着置办年货,贴上装饰,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以前,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1967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了“春节不放假”的政策。

  70年代:倡导革命化,吃“忆苦思甜”饭,年夜饭也简单。以素菜为主。娱乐节目比较单调,基本都是看八个“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等等,虽然形式单一了点,却也算热闹。

  过年,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小时候过年的全家福里,总是透着一股喜庆劲儿。

  过年,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打给在部队服兵役家人,打给在农村插队落户的亲人,那个时候电线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

  80年代:菜式不再单调的年夜饭,1983年取消了凭票采购,家家户户自己选购想吃的菜,终于不再单调,可以吃一回比较丰盛的年夜饭了。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毫无例外的,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要说八十年代春节跟以往相比的最大变化,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这一年起,过年就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过年看春晚,谁也舍不得错过一秒的镜头,特别是小品。

  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外面摆地摊的到处都是。

  90年代:开放了,过年的年夜饭丰盛了。大江南北新鲜的菜都能摆上桌了,新出的节目:看贺岁片,春晚是重头戏,但贺岁片开始盛行起来,颇受大家欢迎。

  00年代:过年讲究个性化,生活富裕了,年夜饭在外面吃,选择大酒店,不必亲自动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往在家过年,开始旅游过年。从此时起,过年进入了新的开放时代。

  二十一世纪的过年,办春晚的也不是只有央视了,这个不好看,换个台继续看。大年三十儿晚上,大人、小孩,电脑、手机不离手,好像已经是一种常态了。过年,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在家,而选择旅游。生活越来越好,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