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8-12-06 13:57

安徽出新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日语在线翻译,中融信托公司,中山大学南方,中山凤凰光学,中山公园门事件

  近年来,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数字经济日趋活跃。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量子保密通信等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领先;“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合肥、宿州、淮南等特色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基础。

  此次召开的安徽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形成共识: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安徽要实现经济结构换挡升级、变道超车,必须认清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把准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提升全社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将数字经济培育成安徽经济新的增长极。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安徽经济结构换挡升级、区域发展换道超车的机会窗口。”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东海说。

  “安徽真金白银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可概括为12345。”牛弩韬说,“1”是一条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是两条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3”是三个建设重点,一个是发展工业互联网,二是推动“皖企登云”,三是培育数字经济生态体系;“4”是四大保障,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人才资源保障、财税金融和要素保障、数字经济领导小组的组织保障;“5”是体现五大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我省适时作出发展数字经济战略,可谓乘势而上,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11月25日,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揭牌。联盟提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挖掘产业大数据,促进联盟企业转型升级。

  “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既要抢占数字经济先机发展新产业,也要用数字化传统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发展成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的“三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扩展为新的“三基”,就是大数据、工业软件、传感器。“制造业企业要结合实际,不仅要注意到工业4.0,还要注意工业2.0、3.0。”

  “将在数字经济政策等诸多有利因素所营造的良好下,从供给、需求、融合三个层面发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对全省经济的新的赋能。”牛弩韬说。

  在供给层面,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时发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进电子信息业“屏(新型显示)芯(集成电)端(智能终端)”协同发展;“点、线、面”布局智能制造,“点”上深入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线”上开展生产线和车间的数字化、智能化,“面”上打造智能工厂。

  在需求层面,鼓励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数字+”建设,以需求拉动创新、检验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在工业领域发展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为代表的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在融合层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促进模式创新、生态创新,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充分对接,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5G网络建设,加强企业内外网升级,持续推进“皖企登云”,大力培育工业App,强化工控安全体系。推动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共享服务联合体建设,推动数据处理加工交易、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以中国声谷建设发展为核心,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视觉、机器深度学习等优势领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国领军企业和品牌,在人工智能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统筹布局,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各行业智能转型;共创共赢,构建的数字经济生态共同体,让我们更好地迎接数字经济新时代。”唐珂说。(记者 吴量亮)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