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郊区对国营、集体商品流通主体渠道的经营体制进行了、调整,于1978年11月将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经营供应主体,担负着全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批发供应任务的商业局供销合作社由全民所有制恢复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并于1982年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打破了封闭的、分配式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如:1980年后化肥供应、管理实行了“双轨制”,木材、燃料、粮油工业品、农副产品、食品等商品逐步实行了敞开供应等。
由于、、搞活方针的实施,集市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南郊区于1979年3月恢复和建立了咸水沽、葛沽、小站三镇集市贸易市场和咸水沽大耕畜市场,群众自发经营的小摊群市场也相继出现。同时,根据中央和市委逐步放宽个体经济的政策,1979年下半年,南郊区开始恢复个体工商业,出现了自愿联合的个体合作经济形式,有效解决了社会上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农村出现了双层经营、承包经营、合伙经营、股份制经营等多种新的经济形式和专业户、联合体和私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充分利用经营自主权、剩余时间和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粮食和家庭畜牧业等生产,成为专业户;有的在完成所承包的生产任务后,将承包土地转让他人,从而集中精力经营擅长行业,形成自营专业户、承包专业户和养殖业、种植业专业户。之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专业户陆续出现,经营范围也多种多样,慢慢出现了由资源利用型向技术依存型发展和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股份经营等逐步增加,开始由分户经营向联合经营发展。这些经济联合体生产更加专业化、企业化,由种养业逐步工商业,由一家一户小范围、小规模生产,逐步较大规模的生产。
资金、技术和劳力的联合在发展商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活跃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农民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从体力劳动向智力劳动,从务农向务工,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而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