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一边推出“云优先”等政策,试图将巴林打造成区域、乃至世界级的数据中心,一边加大对私营部门、创新企业的支持,以经济活力。
在海合会(GCC)国中,巴林是最早发现石油、也是第一个产生“石油忧患意识”的。从1960年代起,这个占据“海湾门户”的小国就努力要摆脱油气资源依赖。从发展非石油工业到建设金融中心,它已成为GCC国家中经济多元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但面对油价带来的最新困扰,它决定追求“更大的成功”——利用过去积累的优势,发力云服务、金融科技,成为GCC乃至北非地区的数据与创新中心。(董黎明)
最近,海湾小国巴林连办了两件“大事”:继10月初巴林与沙特、科威特以及阿联酋等海湾邻国签署一份总额100亿美元的援助协议, 11月初巴林国有石油公司(Nogaholding)又发行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国际债券,这是巴林企业首次在国际债券市场发售债券。
通过这些举措,巴林希望能在2022年将财政赤字占P比重从目前的 9.9%缩减至0.1%。
2014年油价的暴跌让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财政遭受严重打击,巴林自然也难幸免。这个被誉为“海湾门户”的国家面对赤字飙升的困扰,越来越依赖外部资金补充国库。
而油价对经济的困扰也让早已意识到要发展多元化经济的巴林加速转型步伐。在“巴林2030经济愿景”的持续推动下,巴林一边推出了“云优先”等政策,试图将巴林打造成区域、乃至世界级的数据中心,一边加大对私营部门、创新企业的支持,以经济活力。
巴林国有石油公司原本打算今年4月便发行债券筹集国际资金,但受新兴市场疲软及投资者怀疑巴林是否有能力偿债等因素的影响,计划不断被推迟。
自2014年触及高点后,国际原油价格便不断下跌,加上财政支出过度,令巴林的债务不断上升,不得不采取措施减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表明,巴林债务占P的比重从2013年时的43.6%上升至2017年底的80%多;此外,预计2018年巴林的P增速将从2017年时的3.8%降至3.2%。
来自海湾盟友的支持让巴林暂时缓了口气,与GCC邻国签署100亿美元援助协议后,巴林发布了一份长达33页的财政计划,希望能在2022年前消除赤字。巴林中央银行预计,巴林今年的赤字为35亿美元,约占P的9.9%。相形之下,2017年的财政赤字为13.2%,2016年则为18%,尽管数字变得好看了些,但仍然居高不下。
IMF预计巴林2019年的P增速仍会继续下滑至2.6%。尽管巴林的铝产能在增加,但预计财政平衡政策仍将非石油部门的经济活力。
“过去我们对电力补贴,对天然气补贴,对水补贴,这让巴林的企业、、个人没能以恰当方式使用这些资源,这是在浪费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立德·艾勒鲁迈说,“尽管有些人不认同,但我认为2014年油价的下跌对巴林这样的国家反而是好事,它中央和地方改变,推行急需的措施。”
2018年10月,为削减财政支出,巴林启动“自愿退休计划”,希望大批公共部门雇员能够接受;此外巴林还建立了中央采购中心,精简现金补贴,减少运营支出等。
未来两年内,巴林计划推动巴林机场服务公司等三家国有企业上市。巴林交通和电信部长Kamal din Ahmed表示,推动企业上市可以鼓励行业竞争,提升透明度,提高收入。
“我们希望能在2022年实现财政平衡。但在那之前,从现在到2022年,巴林仍需要大约200亿美元的再融资,GCC的支持将覆盖再融资需求的一半,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腾出空间。”哈立德说,过去三年,通过一系列措施,支出每年减少大约为20亿美元,未来4至5年希望能节约大约40亿美元。
在缩减支出及债务的同时,巴林也希望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尤其是抓住数字化进程带来的机遇,不断促进非石油部门、私营部门发展。
非石油部门对巴林P的推动作用正逐渐。巴林经济发展局(EDB)最新数据显示,经调整后,巴林2018年第二季度P增速环比上升2.4%,其中非石油部门P同比增长2.8%。
巴林经济发展局首席经济学家Jarmo Kotilaine分析称,这样的增长得益于巴林整体经济的广泛复苏,鉴于目前巴林石油工业占P比重不到20%,同时考虑到GCC地区整体油价和生产的上涨,可以说“巴林二季度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非石油驱动因素密切相关”。
在非石油部门中,私营部门是重要组成部分。“私营部门是未来巴林经济增长的引擎,促进其发展是巴林诸多关键政策的重要一环”,巴林驻华大使Anwar Alabdulla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功的中小型企业是任何发达和平衡经济的组成部分,巴林希望提供一个可持续增长和公平竞争的,让经济正确道。
具体来看,巴林的技术转型将集中在金融、旅游、轻工业、物流及科技等五个领域。“我们相信巴林在金融技术领域将发挥主导作用”,哈立德说。此外,巴林每年都会迎来1200万人次的游客,计划推动沿海度假村的发展,并创建海上基础设施。Anwar Alabdulla指出,在旅游、医疗保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巴林和中国有很多合作机会,“随着巴林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酒店、餐馆、娱乐设施及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上述领域,巴林不断推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联合投资(包括签署PPP协议等),其中包括约100亿美元的资金、75亿美元的GCC发展基金以及150亿美元的私营部门投资,总额超过320亿美元。
“我们希望帮助投资者获得GCC的发展机会,近年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多样化和增长”,哈立德透露称,未来几个月中还会有一系列跟进措施。
哈立德提到的重大经济包括对商业公司法进行修订,允许巴林企业的外国所有权比例达到100%,以支持FDI化。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数据,在此类政策的推动下,2017年巴林FDI流入量增长114%,达到5.19亿美元,是GCC地区FDI增速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全球FDI下降了23%)。
巴林经济发展局数据则显示,2018年前9个月,该国FDI总额已实现创纪录的8.1亿美元,其中80%来自GCC以外地区——约67%来自,13%来自欧洲和亚洲。而在2017年,巴林全年FDI流入为7.33亿美元。
哈立德认为,在充满挑战的全球背景下,巴林FDI有这样强劲的增长势头,表明外国投资者对于GCC机会兴趣正浓。而在GCC国家的资金援助下,巴林能在避免经济放缓或衰退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转型。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利用所有元素,巴林能成为GCC乃至北非地区一个令人惊叹的创新中心。”哈立德表示,通过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巴林可以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小企业的成长,最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目前巴林已推出“云优先”政策,即部门数字化,整个搬到云服务器中去;还有别具一格的“破产政策”,初创企业失败后可以申请资金,再次创业。
“数字经济正在改变各个行业,从电子商务到工业,从金融到旅游。”哈立德表示,未来几年巴林将投资更广泛的数据生态系统,以帮助新的数据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包括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将在巴林建设数据中心,并于明年正式投入运营。
在哈立德看来,要取得创新成功,巴林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技术引入,“如果我们认真考虑(发展创新)生态系统,那么就必须拥抱来自外部的人。”
Jarmo Kotilaine则指出,随着油价下跌和公共部门支出减少,创新已成为巴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看看过去20年来GCC地区的经济增长史,会发现P增长是由新的投入驱动的,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更多的人——通过自然人口增长或移民进入。”他说,“展望未来,经济必须更多地关注生产力,而这种转变正在发生。”
凡来源为21经济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所有。未经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书面授权,任何、网站以及微信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版权声明页。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90432号 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2126号粤ICP备12028593号-9内容索引
21经济网是21世纪经济报户网站,主打财经新闻,是21世纪经济报道原创新闻最重要的展现平台。同时有机整合客户端最深度策划、抢鲜报及快报最新资讯,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