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7-06-06 21:15

重庆:“渝新欧”国际铁常态化形成4小时航空经济圈

唯有相思似春色下一句,它山之石的下一句,水深桥梁绝下一句,生于忧患的下一句,山随平野尽下一句

  中国(重庆)贸易试验区办公室运行推进处处长张宁介绍,重庆大通道正在进一步完善。其中,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联运大通道双向运行常态化,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

  “渝新欧”国际铁从重庆出发,向西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平均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传统的江海联运、铁海联运节省20多天。该铁自2011年开通,初期去程货源以IT产品为主。

  据张宁介绍,去年该市笔电产量5800万台,占全球笔电产量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三台笔记本就有一台“重庆造”。

  张宁说,“渝新欧”国际铁开通首年只开行17班。到了2016年,全年开行420班,其中去程278班,回程142班。截至2016年底,累计开行910班,运行成本比开行之初下降45%。

  此外,重庆引进上汽、北汽、福特、现代等国内外重要汽车企业,成为国内最大汽车生产之一。张宁介绍,2016年,重庆汽车产业产值5400亿元,增长11.4%;产量达316万辆,是全国唯一汽车产量超过300万辆的省市,全国平均每八辆汽车就有一辆“重庆造”。

  张宁称,“渝新欧”国际铁的去程货源如今已拓展到机械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咖啡豆等多个品类;回程货物方面,已覆盖欧洲多国的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以及化妆品、啤酒、药品等。

  据报道,“欧洲—重庆—新加坡”铁空联运分别于去年5月和11月试运行,欧洲货物可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运到重庆,再空运到曼谷、吉隆坡、、大阪等距重庆4小时航空半径内的亚洲城市,形成了以重庆为核心的4小时航空经济圈,降低了运输成本。

  今年4月1日,实施范围达119.98平方公里的中国(重庆)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区)挂牌成立。

  张宁表示,重庆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在于推动构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全方位新格局,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该区以建设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扩大投资领域的、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的创新为主要任务。

  他谈到,在利用外资方面,重庆自贸区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企业设立、变更实行备案制;企业办理登记“零见面”、电子营业执照“无介质”;多证合一“一照走天下、一码管终身”;减少或取消外商投资准入;逐步取消外商投资教育、医疗等领域股比;支持外资企业进入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鼓励外资参与PPP项目建设;率先承诺创新外汇管理方式,确保外商投资收益转移。

  对外投资方面,与央企合作建设国外国别合作园区;加强与在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交流合作。

  在深化金融领域的创新上,将允许民间资本、境外资本设立金融机构;探索发行大额存单、向境外销售理财产品、跨境业务;证券机构可设立分支机构或专业子公司、开展外汇即期、衍生品交易;支持设立内外资再保险、外资健康保险、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专业保险等机构;与基金产品互认、人民币基金区域性净头寸总规模约束管理试点;允许租赁公司设立境外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取外币租金。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