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5-11-07 13:13

李希光:“一带一”改变世界经济地理布局 成为最大经济体(3)

在一带一文明圈建设中,要自觉防止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搞一种新殖义文化,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美国、英国和法国在这个地区用二元对立的排他性文化长期经营,但从、组织、阿拉伯之春到

  在一带一文明圈建设中,要自觉防止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搞一种新殖义文化,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美国、英国和法国在这个地区用二元对立的排他性文化长期经营,但从、组织、阿拉伯之春到伊斯兰国,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与国家的文化对立,及其表现为“恐战”与“反恐”的伊斯兰与国家的军事战争。中国要慎用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美国为首的国家与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冲突覆辙。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文明圈。例如,文化上寻找合作可行的契合点,提出和实施文化上的共同和共通项目。比如配合一带一上的经济走廊,设立内容丰富多样的丝文化走廊,其中包括丝绸文化走廊、陶瓷文化走廊、巴扎文化走廊、商旅客栈文化走廊、伊斯兰建筑文化走廊、地毯文化走廊、天山文化走廊、帕米尔文化走廊、喀喇昆仑文化走廊、历史名城文化走廊、草原文化走廊、中国高僧西天经行处文化走廊等。

  无论是搞文化强国项目,还是做一带一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在宣传报道一带一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一带一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近代被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是很的,如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在一带一文化中,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的复兴。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了解、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文化强国的基础是间的面对面交流,要从小的项目和小事做起。一带一的很多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一无所知,是白纸一张。中国要通过报道、广告、论坛、茶道、风水、、武术、养生、绘画、音乐会、美食节、时装节、体育比赛、现代艺术展、画展、摄影展、电影节、文物展、一带一旅行写作大赛等不同的方式,讲真实的一带一上的人的故事,而不是像当前的一经济带一宣传,多是些没有人物故事的口号、概念。

  今年暑期,我带着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沿着古丝绸腹地走了三千公里,没有看到中国做的丝绸之文化项目。中国在一带一的腹地也没有做草根工作,在丝绸之最伟大的世界名城撒马尔罕没有一家中国餐馆。《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丁是中国人,而今天人们在希瓦、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看不到任何中国元素。今天丝绸之的旅行者在撒马尔罕看到的是日本和韩国花钱做丝绸之文化项目,比如日本在撒马尔罕建了一个仿唐的桑皮纸作坊,作为旅游点;韩国资助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复原唐朝和高丽出使粟特国大型壁画。中国、企业和相关的专家学者,需要认真到一带一沿线国家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并与丝绸之遗存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变考古学家的丝绸之死文化为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丝绸之活文化。

  本文作者李希光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正确引导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ZDA048)首席专家、西南大学全球新闻与学院名誉院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跨文化对话教席负责人。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