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5-11-07 13:13

李希光:“一带一”改变世界经济地理布局 成为最大经济体(2)

一带一的枢纽地带是中巴经济走廊。围绕中巴经济走廊画一个圆圈,那里是崛起之前的古代世界,那里是古代中华影响世界的地方,也是世界影响中华的地方。如果把伊犁或克拉玛依算作中巴经济走廊的北部起点,围绕从克拉

  一带一的枢纽地带是中巴经济走廊。围绕中巴经济走廊画一个圆圈,那里是崛起之前的古代世界,那里是古代中华影响世界的地方,也是世界影响中华的地方。如果把伊犁或克拉玛依算作中巴经济走廊的北部起点,围绕从克拉玛依、伊犁、经喀什,到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所贯穿的地球最高的五大山脉(天山、帕米尔、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和这个地区发源的大河(阿姆河、印度河)画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里,我们发现这是多个国家民族血脉相通的文化圈:这是多个国家与中国语言相通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共享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有共同文化遗产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山水相连的文化圈、多个国家与中国有山口、走廊、道、口岸相通的文化圈、多个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高度互补的文化圈。直到近代,这里的很多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有朝贡关系的文化圈。今天,这里的很多地方还是一个未开发、原生态、世外桃源型文化圈,如巴基斯坦北部山区。

  自古以来,从古代高僧、商队,到探险家,往来丝绸之多走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瓦罕走廊。但是,除了法显、宋云、玄奘和斯坦因等中外旅行家留下的文字外,很难找到更多的书籍。今年暑期带学生去阿姆河和帕米尔上课前,在家里的旧书箱里,翻出一本苏联时代的小说《朱拉》,这本小说写的是上世纪20年代帕米尔高原古商道上的故事。读到小说156页,看到吉尔吉斯老族长取出他用红宝石从喀什商人手中换来的《禹贡》寻求占卜,我困惑了。为什么中国商人要带《禹贡》去荒寂的葱岭西部做生意?翻开《禹贡》,发现这部2000多年前的经典讲的是最古老的地缘、周边外交和软实力外交:天子所在都城外500里称甸服,靠征税治理;甸服外五百里称侯服,即内臣,靠分封诸侯实行控制;侯服外五百为边疆地区,称绥服,即外臣,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靠和军事控制;绥服外500里称要服,即朝贡国家,为周边国家,靠、军事和文化同盟治理;绥服外500里,为荒服,为蛮荒之地,古称戎狄蛮夷,让其自流的地方。包括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伊朗、土库曼斯坦在内的古丝绸之文明圈应该属于《禹贡》里描绘的绥服和要服地区,中国跟这个地区的关系维持需要文化影响和军事结盟。我带学生去阿姆河、天山西段、瓦罕走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上课,发现帕米尔高原绝不是荒服之地。帕米尔高原不仅是天山、兴都库什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的汇聚之处,更是丝绸之上的中亚、西亚、南亚文化交通要道和十字口。例如,古丝绸之上的“河中地区”的母亲河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两千多年来,该地区孕育了多个中亚王朝和汗国,如阿契美尼德、大夏、萨珊、萨曼、花剌子模、察合台、帖木儿、布哈拉和浩罕等。

  建设一带一文明圈,等于重塑中国地缘与地缘文明圈。丝绸之不仅是商业通道,而且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丝绸之不仅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新丝绸之大国博弈的赢家,不仅是一带一的经济领导者,也必须是一带一的文化领导者。

  四.文化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

  一带一文明圈是多样、共存、包容、共赢,跟哥伦布发现新的那种文化清洗和种族文化完全不一样。2500多年来,贯通亚欧的丝绸之文化是基于沙漠、绿洲、草原、游牧、高原为生活基础的特色文化,丝绸之上的那些古老民族、文化、教,今天还健在。至今伊朗还有2万多拜火教信徒,伊朗议会里还保持着拜火教信徒的席位。丝绸之文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热爱生活。比如北方草原图瓦人和蒙古人的呼麦、突厥人的沙漠绿洲歌舞。

  丝绸之文化自古以来是多国共同、扶植的文化。例如,从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伊斯法罕、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安集延、奥什、喀什、和田,敦煌,到西安,一条长达几千公里的商道文化和商旅客栈文化。丝绸之欧亚陆不完全是海上丝绸之开通导致的。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英国与沙俄在中亚、西亚、南亚大国博弈,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重新划分边界,在传统的丝绸之的通道上,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例如,英俄对瓦罕走廊边界的划分,把2000多年来的中国、印度、阿富汗、中亚和西亚的最大通道阻隔了。

  按照习提出的一带一建设的政策沟通、道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相通的五通目标,通过一带一文明圈的投入与建设,争取与丝绸之经济带国家建成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有人疑问中国文化的主要元素儒教和佛教都是,如何与一神教的国家建成文化和价值共同体?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这是因为其核心是平和,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不走极端,不搞民族斗争和教战争,这是一个唯一能够团结丝绸之不同文明、民族和教的文化。

  通过一带一文明圈建设文化强国,不是宣传中国中心论。一带一很多国家都很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教、建筑、艺术、历史、和骄傲。但是,中国要清晰、独到地表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要让一带一沿线国家看到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梦,不是狭隘地局限在中国。中国在一带一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梦应该是每个人都想实现和都能实现的。中国需要设计一个能给人留下记忆的核心价值,便于在一带一国家中。孔夫子的价值观是“礼智信“,的价值观是”“,一带一上的中国价值观一定要简单易记。

  中国丝文化价值用汉字“和”“仁“二字概括,更容易被一带一国家理解和记住。“和“可以概括个界观、家庭观、社会观、国家观和天下观最美好的一面,如和美、和睦、和谐、温和、、和气等。“仁”是人与人之间、邻里间、民族间、教间、国家最为的价值观,如、、仁政、一视同仁、宽仁大度、大仁等。“和”和“仁”不仅很好地表达了习同志有关新型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的义利观,更可以创新性地翻译成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英文句子,便于对播。“和”根据其文字结构和字面意义,可以翻译成“Eatandleteat.”(自己吃,也让别人吃);“仁”根据其文字结构和字面意义,可以翻译成“Liveandletlive”(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和“和”仁“深刻表达了从提倡的和平共处原则和习提出的”命运共同体“。之间必须合作共存、相互关爱、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让一带一成为沿途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和“”仁“还意味着,大国要尊重自主选择的和发展道,反对大国为到别的国家和别的地区以各种借口制造对抗、制造冲突、制造流血、制造战争。

  五.复杂化、精细化的一带一文化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这也应该是一带一文明圈的目标、立场、议程和框架。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和中亚的局面是,美国-伊朗对抗、美国-叙利亚对抗、沙特-伊朗对抗、胡塞武装在也门的崛起、逊尼派-什叶派对抗、阿拉伯之春后的中东碎片化。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一带一文明圈的建设应该是一种复杂化、差异化、精细化和国别化的文化大战略。

  丝绸之文化有其千年不变的共同文化,如商旅客栈文化、巴扎文化,但更要看到丝绸之文化是多样化的文化。一带一上的文化应该细致入微,一国一策,一对一交流、面对面交流、项目对项目交流,不可笼统地把一带一上的文化笼统地分为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东文化等等。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冲突,不仅有大国直接入侵引发的战争,如苏联、美国入侵阿富汗,或者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如也门内战,更要看到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东文化内的那些国家本身在文化教上就不是一家人,如西亚伊朗与土耳其的争斗、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坦的争斗、南亚印巴的争斗、中东沙特与伊朗的霸权争夺。

  一带一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战略枢纽地带、民族冲突地带、教重叠地带、能源密集地带。一带一中东和中亚段的国家可细分为经济资源型国家、地缘型国家和多民族多教型国家。我们在一带一文化建设上,既要看到大国对经济资源富饶的伊斯兰国家的垂涎,如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苏丹、也门、阿富汗、巴基斯坦,也要看到在大国博弈中,其中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也门的地缘资源的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资源的价值。一带一经过的中东和中亚国家也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的伊斯兰国家,他们都是多民族、多的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从古丝绸之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如帕米尔走廊、天山走廊、兴都库什走廊、喀喇昆仑走廊等。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国家都文明国家,这些国家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从古到今,这里是大国博弈和谋取控制世界的地方。近代,这里的国家和人民对强势的文明做出回应,并在这过程中地塑造新的国家认同、认同和文化认同。

  由于一带一在地理上夹在多种文明体系中,一带一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一带一文明圈需要一个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即和文化上的多极化,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文明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才能一带一的安全畅通。如汪晖指出的,“在今天的世界上,很多的冲突和矛盾就来源于压抑认同的内在多样性,或者以某种认同的单一性撕裂由多样性构成的社会,从而了社会的共同性基础。”比如用“国家”和“非国家”,把世界简单地撕裂成二元对立的单一认同社会,否定了历史的、地缘的和文化的共同性。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文化圈的建设,形成一个与一带一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一带一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的建设惠及丝绸之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异质性、复杂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不是文明上的同质性和排他性,不是二元对立和文明的冲突,而是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上的共生、共存,即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文明圈里和谐相处。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