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过后港股的首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大跌2.89%,与亚洲区股市同步急挫,连同近日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的最新制造业数据明显失色,全球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失风高浪险,投资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弥漫悲观情绪。
本周初美国ISM公布的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51.3,远逊市场预期,也是去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制造业活动放缓的,使美股再应声下泻,本已低迷的亚洲股市昨日一片狼藉。
这一波大范围的股市风暴,其实是新兴经济体迩来资金暴走危机的扩散。美银美林的数据显示,新兴国家债市已出现至少连续17周的资金外流,股市的“走资”也持续了至少13星期。投资者的撤离,令新兴市场股市仅在1月份就下跌接近7%,不少国家的货币受到重创,央行纷采紧急止血措施,惜成效多未见彰显。
美国1月份ISM指数的过分疲弱,或许与上月天气格外严寒有关,未足以成为美国经济回软的充分证明;反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2.57厘,更令投资者注目。
当前市场普遍关注的是美国于周五公布的1月份就业数据,以及联储局在新任耶伦上台以后,下一步行动何去何从。这将可透视美国经济复苏的态势,也将左右马年投资市场的。
再,其对新兴经济体兴衰的影响,当然举足轻重。近来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担忧,则为市场浓重的雾霾。中国正力图影子银行崩盘的风险,并设法遏制信贷增长过急,却也使银行的流动性承受巨大压力。
至于新兴市场能否化险为夷,则须看推行的成效了。在这一轮“走资潮”中,印度所受的冲击较小,正是由于她在去年中已经实施连串控制经常性赤字和遏抑外滙流失的措施,这恰为各新兴国因时制宜、早着先鞭、自求多福的最佳。
无论如何,在全球经济回暖的下,整体仍可审慎乐观,只是险象犹存,波动必然,谋定而后动,始可马到功成。(A02)
注:以上的评论仅为摘要,并且不代表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