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冯仑:未来房地产为何要看马云的“眼色”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完了,房地产新政何在,现在我们不要看怎么做,我们要看马云怎么做。马云“网购打房价”的预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神预言”。虽然其间有任志强顾左右而言它的调侃,虽然自信如王健林也只是承认“电商和传统商业将并存”,同为房地产大鳄的冯仑还是站了出来,承认“未来的房地产要看马云怎么做。”
第二名:
任志强的新年预言:主线影响楼市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预测,2014年至少有主线将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其一是P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任志强说,如果宏观经济转好,地产通常会受到,一旦P增速有所下降,地产将会被视为重要推动力。第二条主线是供给。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1月2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显示,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130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0%。第主线是。任志强认为,越市场化,对企业越有利。他对充满了期待,并提醒人,2014年将注意力转移到“”,而不是紧盯着房价。
第三名:
黄怒波:中国下一个倒下的轮到房地产业
在万科集团副总裁毛自曝京沪等地投资压力已经激增3倍后,关于房地产业是否会迎来消化不良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在上周末举办的2014年中国观察家年会上,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便直言:“金融危机一来西班牙倒下的最大企业是房地产企业,中国下一个倒下的也一定是房地产企业。”而包括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峰等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下一步的转型不单纯是房企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包括部门。
第四名:
住建部官员谈楼市调控:已经没必要全国一刀切
中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由于市场分化已经比较明显,现在出台全国一刀切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意义不大了,也没有必要。那么下一步调控的责任主体应该是地方。地方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
第五名:
住建部:2014年保障房将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住建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通知要求,今年起符合相关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第六名:
富力董事长:近三年看不到楼价暴跌可能
在广东省地产商会年度高峰论坛上,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看好楼市前景:他表示,去年全国土地市场相当火爆,而且土地基本被有实力的品牌开发商收入囊中,因此近三年看不到任何楼价暴跌的可能,“至于有没有可能大涨,还看不出来。”李思廉以富力地产举例说:“当年我们开发罗冲围项目的时候,内部做楼价分析认为可以卖到4500元/平方米,结果实际开盘卖到了六七千元一平方米,后来甚至卖到了2万元/平方米。”李思廉说,连开发商都看不准房价,“现在广州均价2万元/平方米,以后会不会涨到10万元/平方米都不好说。”
第七名:
叶檀:2014年房地产泡沫不会崩溃
叶檀近日在FT中文网撰文指出,资产泡沫处于后期的另一个征兆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与投资者将资金、项目输出到境外,这几乎是本能的套保行动。这个观点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房地产进入泡沫后期,2014年不会崩溃,但各城市分化将更加严重。2014年房价整体微有上涨,一线城市范围从中心区域向周边卫星城拓展,更多的三四线城市的债务危机摇摇欲坠,要靠债务展期、会计游戏应付危机。政策的预期是,以直接的方式大城市房价上升,倾向于扶植部城市群,与三四线中小城市,以实现就地城镇化。
第八名:
刘光宇:中国房价面临全面失控
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数据称,2013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833元/平方米,环比(较上月)上涨0.70%,涨幅与2013年11月基本持平(11月环比涨幅为0.68%),这是自2012年6月以来,百城平均房价连续第19个月出现环比上涨。相比去年同期(同比),2013年12月百城房价的平均涨幅更是高达11.51%,涨幅较上月扩大0.52个百分点。对此,资深房产评论家刘光宇认为,尽管此前,深、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相继出台比较的地产调控,但依然没有让房价停住上涨的脚步。曾经定下控制房价的目标,如今房价却依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驰骋。可见,房价已经刹不住车,完全失控。
第九名:
社科院调查:中国18.6%以上家庭有两房
据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丛书: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目前家庭住房自有率为93.5%,较2011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为89.6%,较2011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18.6%的城乡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对于这一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炜表示,“这一统计数据只可能低不可能高,现实中可能更高一些,因为存在部分人少报的情况。”
第十名:
银监会官员谈土地信托:“此花不宜凡夫采”
阿思达克通讯社12月30日讯,土地信托被认为是2013年信托业的重要创新,银监会助理杨家才近日谈及土地信托时指出,由于专业面广且影响深远,信托公司必须具备一定资质才会被允许经营土地信托,他直言,“此花不宜凡夫采,留与蟾宫折桂人”。土地信托虽好,但这项业务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如果你想的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榔头把土地敲坏了,是要后人的。所以,土地信托还要研究得再深一点,并且得有这个资质的公司,才允许去尝试探索。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