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诉讼时效的种类1.普通诉讼时效,2年。
2.短期诉讼时效,时效期间不足2年的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长期诉讼时效,时效期间在2年至20年之间的诉讼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从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予。最长时效适用于当事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被侵害的情形。
(四)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
《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
1.不支持当事人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债权请求权。
2.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进行裁判。
3.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期的情形除外。
4.当事人未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不予支持。
5.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期间、期日
1.期间是指由某一时间点到另一时间点的特定时间段。
2.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特定时间点。
3.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1天开始计算;
4.我国民法期间中的“以上”、“以下”、“以内”、“以前”、“届满”等都包括本数;而“不满”、“以外”则不包括本数。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