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3月22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大堂内聚集着众多穿着肃穆的人员。更特别的是,屋内屋外还有众多穿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面色沉重,齐刷刷地望着那张彩色的遗照,上面写着“李贞”。

  能引起如此大场面的悼念仪式,可见其身份的特殊性。而她也不止是中国第一位开国女将军,更是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革命事业的开拓者。

  因为除了那四枚象征荣誉的勋章外,只剩下几件破旧不堪的家具、价值不足两万的人民币与国债券,以及旧时受封的两根小金条。

  然而,李贞并没有将为数不多的遗产留给自己的家人,而是打算缴纳足够的党费后,全部捐给慈善事业,让那些有需要的妇女儿童能得到资助。

  她堂堂开国元勋,做出丰功伟绩的革命先辈,为何只有少得可怜的遗产?在那个男子都无法自保的乱世年代,她是如何鼓足勇气,开启自己的奋斗一生呢?过程中又有哪些不足为人道的心酸往事呢?

  1926年,湖南一处山村中,有位60多岁的老妇正在河边洗衣,突然看到远处走来一名啼哭不已的女人。她正纳闷这是谁家的人时,只听得“扑通”一声,那名女人一头扎进河水中。

  老妇顾不得手中的活计,连忙朝女人奔去。好在河水尚浅,挣扎一会儿后,双方都艰难地爬上岸,但那名女人像是打定了自杀的念头,再次向河里走去,老妇见状连忙拉住。

  女人盯着老妇人,控制不住地哭出来,哽咽地说:“我是附近村子古家的儿媳,实在是没有活路,才想着一死百了。”

  原来这个女人是李贞,她在1907年出生后,就已经被贫苦家境注定了悲惨命运6岁时,父母就开始物色需要“童养媳”的人家,最终定下家境尚可的古家。

  很快,父母收到古家送来的三五担粮食后,就把李贞送了过去。她没有像样的名字,只有“旦娃子”,而不被重视的人生也因此拉开序幕。

  虽然顶着“童养媳”的名号,但年幼的李贞却要独自完成婆家所有的苦活儿累活儿,甚至不被婆家人当成人看,非打即骂,生活苦不堪言。

  李贞默默忍受着虐待,等年龄稍大些后,离家外出打工。虽然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但她却为难得的自由而感到万分欣喜。

  然而,这简单、正常的生活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娘家父母与古家一同找到李贞。他们极其愤怒地指责道:“你已经是别人家的儿媳,怎么能出来抛头露面呢?跟我们回去,把婚事办了,早日绵延后代。”

  李贞见父母与凶狠的公婆站在同一阵营,她想反抗,但应声而来的谩骂和棍棒让她屈服,不得不回到如同魔窟般的婆家,在强权下与古家儿子成亲。

  然而,“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李贞的身心都遭受着双重折磨。她每一次反抗,都会遭到公婆与丈夫的毒打,甚至连生病没来得及做饭,都会被他们数落与刁难。

  那位六十多的老妇听完李贞的痛苦描述后,重重地叹了口儿气,说:“我和你一样,已经熬过了几十年,习惯了就好,指不定哪天就迎来改变的时代,女人也能像男人一般建功立业。”

  李贞似懂非懂地点头,暂时放弃了自杀的想法。而且,她还在与老妇的交谈中,得知有人在附近的村子中成立“妇女解放协会”,争取女性的合理权利。

  如果自杀是李贞痛苦中不得已而选择的下策,那与老妇相识即是“置死地而后生”,至于“妇女解放协会”则是她崭新人生的开始。

  当时,农民运动与妇女运动在湖南省各个地方相继开展,但是,这俨然破坏了地主与恶霸的利益,自然遭到阻拦与压迫。而古家有权有势,也自然不允许旁人肆意破坏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对李贞更是严加看管。

  不过,李贞想逃离深渊的决心已定,自然不会更改。她假意迎合,趁古家人不注意,朝着已经号召妇女解放的红色根据地奔去。

  这是李贞第二次反抗,但是,她已经不是孤单一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做靠山,也让她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因为身为女性,遭遇过不公平的待遇,让李贞对旧社会底层女性的痛苦更加感同身受。所以,在组织分配的任务中,她表现出超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丝不苟地完成。

  1927年,李贞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入党申请书中,她给自己起名为“李贞”,寓意忠贞不渝。

  然而,蒋介石在不久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湖南当地的革命人士也因为“马日事变”而不得不转入地下。

  当时,李贞担任游击队士兵委员长,带领同志们在武器简陋与革命形势严峻的紧张状况下,与敌人周旋作战。而一次漂亮的奇袭作战,让她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1928年,湖南浏阳驻扎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团防局,不仅搜刮民脂民膏,还强抢民女,严重破坏当地老百姓的安宁生活。更严重的是,我党人士张启龙不幸被逮捕。

  李贞接过组织制定的营救计划,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在团防局附近暗暗地观察几天后,决定假扮新娘,制造混乱,营救张启龙,一举歼灭团防局的敌人。

  任务当天,李贞被伪装成轿夫的同志们抬着走在路上,路过团防局的大门时,守卫们也心切地四处张望,放松了警惕。

  李贞抓住时机,向自己的同志传递信号。只听着一声枪响以后,四面八方涌的游击队战士冲入团防局中。激烈的枪声过后,红色的旗帜飘荡在团防局的上空,而狱中的张启龙也被顺利护送到安全地方。

  很快,团防局被攻打的消息传到湖南省反动国民党军官许克祥的耳朵里。他气急败坏,下令:“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抓到李贞。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贴出的悬赏告示,李贞丝毫没有畏惧,反而还有些许的庆幸。因为婆家畏畏缩缩地担心她会影响自家安危,毅然决然地写了休书,她就此恢复自由。

  当时,张启龙病好之后,留在李贞的游击队中协助作战。他们搭档默契,完成诸多革命任务,在张启龙的妻女被反动人士残忍杀害后,更是日久生情,很快走到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张启龙在组织内犯了错误,不得不离开,与李贞也斩断联系,从此成为陌路人。她虽然感情上失败,但在革命道路上却更进一步。

  那时,李贞坚守着革命理念,为了完成任务,不停地变化各种身份与角色,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路上始终冲在第一线,甚至连很多男同志都自愧不如,称赞她勇猛无比。

  1935年,28岁的李贞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但个人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贺龙见状,直接将甘泗淇介绍给她,说:“你们都是干起革命后顾不得自己,正好能配成一对,在革命事业上互相进步。”

  然而,李贞与甘泗淇结婚后不久,红军队伍因为“反围剿”斗争失败,不得不踏上万里长征的道路,而她也因此失去了做生身母亲的资格。

  当时,李贞怀有身孕,但长征路上物资贫瘠,缺衣少食。她时常昏迷,随行队医严肃地对甘泗淇说:“孕妇必须补充营养,否则两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甘泗淇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钢笔典卖,买来一些草药和营养品。但是,在李贞的身体好不容易好转后,国民党发动派在过草地时突袭,导致她惊厥难产,早产儿因营养不了,离开人士。

  这道晴天霹雳让李贞时隔多年,再次泪流满面。她辗转难眠后,对丈夫甘泗淇说:“我做不了母亲,但我不能耽误你做父亲。你写封休书给我,我们离婚吧!”

  然而,令李贞想不到的是,甘泗淇竟然毫不犹豫地拒绝,甚至还反过来安慰她:“我们经历过生死,称得上患难夫妻,但没有‘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路,我不会抛下你的。”

  这句承诺,让李贞坚定了活下去的想法。她与甘泗淇一同转战陕北,随贺龙一同奔赴山西前线。解放战争时,夫妻二人更是不离不弃,始终奋战在战争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李贞与甘泗淇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很大贡献。两人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分别被授予少将和上将军衔,是少有的“将军夫妻”,连周总理都忍不住称他们为“夫妻将星”。

  尤其是李贞,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还被毛主席亲自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不过,她并未因为战争的结束,停止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因为无法生育,李贞始终觉得愧对丈夫甘泗淇。于是,她决定领养福利院的孤儿,相继有20多名,其中有部分烈士遗孤,都在他们的细心照顾下茁壮成长。

  然而,正当李贞打算与丈夫共同享受天伦之乐时,甘泗淇却在1964年因病离世。她在悲痛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应该趁着生命之火尚未熄灭,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李贞一边致力于国防建设,添柴加火;一边为保证女性与儿童的全部做努力,还时常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用作慈善事业。而她自己的家中只留下残破的墙壁,旧藤椅与行军箱,却依旧毫不在意。

  对于李贞而言,钱财属实为“身外之物”,而生命何时终结也并不会引起恐慌。她甚至在临终前还开玩笑地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早来晚来,都躲不掉呀!”

  1985年,李贞由于重病缠身,不得不辞掉总政治部顾问等职务。在她与命运抗争的时光中,曾经收养的儿女们争相过来看望照顾,让她终于感受到儿孙环绕膝下的幸福。

  1990年3月11日,李贞安然地闭上双眼,结束了不到84岁的生命。作为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元勋,她也享受到国家规格葬礼待遇,也算是不负革命的本心。

  李贞的前半生,挣扎妥协,与旧社会作斗争。后半生则已经秉持着入党的初心,燃烧自己,只为照亮新中国的繁荣之路,她的名字值得所有人铭记,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下,为祖国发展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