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根据历史结果推演及文献计量法三维度:研发进展好,市场价值高及受外界利好驱动,研判出了十大DICT技术,并结合技术生长理论、 Logistic 模型、社交网络分析理论,进一步分析十大 DICT 技术 的发展前景。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工业互联 网、网络安全、数字孪生、边缘计算、智慧医疗是研发速度快、 产品化进程顺利、受外界利好事件驱动的十大 DICT 技术领域。

  目前,上述十大领域不断涌现新的重点细分技术并实现关键突破,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和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存算一体技术将 大数据的计算效能提升百倍,工业低代码技术为中小企业带来数 字化转型机会等。

  基于量化模型预测的未来三年研发成果总量与复合增速,将十大 DICT 技术领域分别划归到起步萌芽区、高速成长区、攀升扩张区、成熟向稳区。

  智慧医疗需要市场需求激发技术进步活力。受限于法律法规 不健全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智慧医疗的发展潜力暂未释放。量化模型的预测显示,2025 年智慧医疗专利总量将仅有 6600 余件,位居十大DICT 技术末位;2021-2025 年专利总量复合增速为13%,是增速最快的边缘计算领域的 1/5。未来,医疗普惠、传染病治疗有望推动应用创新与产业发展。

  我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差距有可能被进一步拉大。2018-2021 年,我国高水平文献数量远小于美、英、德等国,国际合作中心性及技术影响力均不足。

  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将进入主导地位争夺阶段,未来三年将是塑造技术格局的重要时机。预计到 2025 年,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孪生领域的创新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未来三年的专利成果将 塑造远期的竞争壁垒,决定技术主导权。以工业互联网为例,综 合专利被引次数、潜在应用范围、在不同国家的活跃度三个维度, 评估应用创新潜力,连续三年的评估结果均显示,工业互联网领 域的应用创新潜力明显优于其他 DICT 技术领域。两大领域的国际标准之争将愈发激烈,各国已开始布局。

  科技大国正积极争取 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方面的主动权,试图通过国际标准占据竞争 制高点。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2021 年 6 月发布全球行业标准白皮书,我国自 2021 年 3 月起接连主导制定全球工业互联网网络、系统功能架构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在数字孪生领域,我国 2020 年 11 月作为召集人推动国际标准组织成立数字孪生工作组,初步掌握该领域国际标准话语权。

  我国研发成果总量领跑全球,有望孵化更多应用服务,但国际技术布局不足,或将影响话语权的获取。在研发成果总量方面, 我国领跑全球,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高价值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2018-2021 年工业互联网高水平文献发表量是第二名的 2.7 倍,数字孪生的发表量是第二名的 1.8 倍。此外,我国已培育出两大领域的多个知识产权龙头企业,有望孵化更多应用服务。但在国际技术布局方面,我国关注的力度仍旧不足。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 PCT 专利申请量暂居世界第一, 是第二名的 1.1 倍,尚未拉开差距;数字孪生领域 PCT 专利申请量仅为第一名的 54%。较少的 PCT 专利或将影响我国获取国际技术话语权。

  攀升扩张区内,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将带给技术领先者收割红利的机会。预计人工智能、边缘计算 2021-2025 年研究成果复合增速分别将达 48%和 61%,研究成果数量分别为 37.6 万和 5.4 万。两大领域的技术不确定性风险基本消除,应用创新高速增长, 成果将加速向各产业渗透,技术领先者将收割红利。以边缘计算为例,IDC 预计 2022 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 17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8%,五年内在公共安全和紧急应变、货运监控和智慧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等等 19 个产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速将达两位数2。持续的应用创新将扩大红利辐射面。例如,Data Bridge MarketResearch 预测,仅美国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一个细分领域,到 2029年就将产生 149 亿美元收入。

  我国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领域的创新活跃,技术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海量投融资将促进研发成果在各垂直行业落地应用, 有望进一步拓展产业规模。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我国 2021 年的产业规模已达 4041 亿元,约占全球产业规模的 17.3%;投融资金额约 1298 亿元,已达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金额的 28.2%。

  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网络安全及虚拟现实领域研发进展放缓。五大领域的主导技术路线已经出现,技术实力梯队趋于稳定,重大底层技术创新速度逐步放缓。成熟向稳区技术发展潜力均值为 2.85,仅是高速成长区技术(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 的 1/2。

  由于经济下滑、疫情防控不利等因素,近两年发达国家出现研发经费减少、科研团队规模缩水等问题。例如,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2021 年英国政府调低总支出预算,高校国际发展项目预算被削减 49%5;澳大利亚教育业因疫情收入骤降,经费问题将导致近一万名研究人员被迫离澳、另外 4000 多人无法续聘。

  而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科研的发展,基础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2021 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817 亿元,同比增长23.9%,十年来基础研究经费提高 3 倍,基础研究投入和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均居世界第二7。近期被收录进 Web of Science SCIE 合集的高水平文献数量显示,云计算及虚拟现实两项技术由于成熟度相对较高,除我国依旧保持一定的成果诞生速度外,各国已出现明显的研发进度放缓,美、英、澳等国 2022 年高水平文献成果已呈现负增长态势。

  我国应用创新成果总量优势显着,但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有卡脖子隐患。在应用创新方面,我国大数据、区块链领域成果总量领跑全球,云计算、网络安全及虚拟现实领域有望扩大与下一梯队的差距。以区块链为例, 我国作为该领域的领跑国家,2018-2021 年高价值专利申请量约为第二名的 9.8 倍、PCT 专利申请量为第二名的 3.4 倍,短期内的国际领先地位较为稳固。在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仍面临卡脖子问题。以云计算领域为例,在底层的核心架构、调度算法等技术领域,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依赖度较高。

  说明:本文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2023-2025 年全球 DICT 技术趋势研判》编写。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