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马斯克在佛罗伦萨举行的联盟党大会上,通过视频连线接受意大利副总理、极右翼联盟党领袖马泰奥萨尔维尼的采访时表示:“归根结底,我希望大家能够达成共识——在我看来,欧洲和美国都应该朝着零关税的方向努力,理想状态是有效地在欧洲和北美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

  这是在特朗普宣布对全世界发起“关税大战”之后,马斯克做出的公开表态。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商品征收 20%关税。此外,特朗普还多次说过“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对付美国”“欧洲一直占我们便宜”“这些朋友很多时候比敌人更坏”。

  同一天,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的一次交流中,马斯克抨击了特朗普政府的高级贸易和制造业顾问彼得纳瓦罗,纳瓦罗一直支持关税。

  语境是这样的。有人发帖夸纳瓦罗“和财经媒体上那些抛头露面的假专家不同,他是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马斯克回帖说:“从哈佛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坏事,不是好事”,因为这会造成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也就是说,马斯克质疑纳瓦罗认不清真实的客观世界。

  有人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埃隆,你能告诉我们关税如何帮助美国重振工业吗?输入成本不会大幅上升吗?”

  好心人回答说:“他从未就关税发表过言论,他的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我的猜测是,Elon 知道有更简单、更柔和的方法,但没有人会听。”

  我自己其实也发现了,这些天马斯克在X上对于政治的表态似乎越来越收敛克制了,大量内容回到了火箭上。尤其是特朗普的主要议程从削减预算转移到关税战之后,马斯克完全没有跟进。

  我今天去看,马斯克这两天又发了一堆政治内容,但都是围绕削减预算、抨击左派政治正确、控制边境和移民。关于特朗普关税战的“伟大成果”,一条转发都没有。

  在这样的信息背景下,马斯克对于欧美建设零关税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和对纳瓦罗的抨击,确实是值得解读的信号。不能再说这是“左派媒体挑拨川马”。

  马斯克对关税的态度,或许可以说明,在跨界进入政治领域之后,他明白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大本营还是在商业和科技领域。马斯克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人气,以及他能够拥有今天的财富和影响力,源于他能够在艰难甚至不可能的条件下,把不可思议的东西造出来。

  马斯克在政治上从左转向右,从外围进入内圈,有“儿子变女儿”这样的偶然事件,跟他个人性情也有关系。同时不能忘记的是,过去这些年,美国的主流左翼在政治正确上确实走得太远了。

  马斯克在个人账号上反复发生的那些事,基本属于美国主流民意向右摆“恢复常识”的一部分。当然,马斯克也有借机复仇的动机和情绪。但是马斯克和特朗普确实有一个区别,就是马斯克很少讲逻辑上不通顺的事。特朗普为了迎合他的基本盘,是可以面不改色撒谎、画大饼的,一个人可以既好又坏,一件事可以既黑又白。马斯克除了在个别时候搂不住,大体还是一个讲逻辑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马斯克认为,大规模削减预算是有助于恢复美国的制造业的,但是对于关税大棒的效果,他是怀疑的。对于马斯克这样的赌徒性格来说,也很难讲完全是屁股决定脑袋。假如牺牲暂时的商业利益,将来所有特斯拉都在美国生产,马斯克应该是愿意下这个注的。毕竟他下过更大的注,他对美国的“拳拳之心”这些天也反复宣讲。

  马斯克应该是看到了,在加关税和恢复美国本土制造之间,有一条连不上的线。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这些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挫伤。

  《经济学人》发了一篇文章说,特朗普让美国的世界领先企业面临报复,其他国家“有足够的空间给美国最具竞争力的全球公司造成伤害。”

  特朗普和MAGA信徒说“全球化伤害了美国”的时候,其实准确的说法是,全球化只伤害了美国的普通人。美国的精英群体,大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他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网罗人才、打造供应链、开拓市场,并且拿走蛋糕上最厚的奶油。

  与此同时,全球化还给美国普通人塞了一块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的糖——廉价的外国商品。吃呢,本土的制造业岗位消失了。不吃呢,日子总得过啊。越是没钱,越依赖外国廉价商品,越依赖,本土制造业越没有复兴的机会。

  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本质上是两个美国在搏斗。当全世界都看清了这一点,这个大棒的威慑力就会极大缩减。对美国普通人来说,最坏的局面就是,先把关税加上,物价上涨,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然后折腾半天,本土制造业没有发展起来……其实即便本土制造业发展起来,受益的应该也不是这一代美国MAGA了。如果你是美国人,你也会觉得头大。

  当然,我也反对把特朗普当成脑残来嘲笑。即便他是脑残,他的出现他的话语也反映了美国社会深处的许多问题。事实证明,认识美国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你也可以厌恶它,憎恨它,但你必须得认识它。还是《教父》里那句话,不要仇恨你的对手,因为那样会麻痹你的判断。

  马斯克的两难也是美国那些科技巨头共享的两难。一方面,他们都离不开美国,包括个人的政治认同、生活方式,也包括美国的法律与制度环境;另一方面,美国普通人越来越厌恶他们,美国社会的撕裂越来越严重。特朗普2.0,扎克伯格、奥特曼这些纷纷往前凑,他们不仅是为了迎合特朗普,更是为了迎合特朗普身后的那些普罗大众。

  从某种程度上说,两个美国的决斗结果,或早或晚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一个人。我今天这样拿着苹果手机,用着苹果电脑,坐在星巴克写稿子的平平无奇的生活,再过个二十年,或许会像科幻片一样不可思议。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