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碗!男子膝盖里发现30多颗……疼得无法下地
高汤中通常含有较高的嘌呤,这可能导致尿酸水平升高,从而诱发或加重痛风。因此,痛风患者不建议经常喝汤,尤其是熬制了很久的浓汤。
汪爹爹(化姓)今年63岁,从40多岁开始,他每天爱熬煮骨头汤喝,除了早餐不喝,每天中餐和晚餐都要喝上两大碗。有时当天没喝完的汤会放进冰箱,第二天接着喝。痛风也是在那个时候找上了他。第一次发病时,汪爹爹大脚趾莫名其妙红肿,疼得厉害,到医院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为痛风,正处于急性发作期。当时医生为汪爹爹开了涂抹的药物,抹上就见效,因此他没把这病当回事,照样随自己心意吃喝,没想到痛风从此“赖”在了身上。
最近一年,他的右膝关节反复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影响日常行走,走路都开始一瘸一拐,传统药物治疗已无法缓解他的疼痛。如今,年过六旬的他已经不能正常踩地了,走路变成了痛苦的折磨。
今年11月,随着病情加重,汪爹爹来到武汉市第六医院骨二科就诊,该科主任陈东接诊后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决定为他施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探查术。术中,陈东在汪爹爹右膝关节处切开一个6毫米的小孔,经过探查,发现他髌骨关节滑膜增生、髌骨关节表面、半月板及滑膜表面均有大量的痛风石沉积,逐一清理后发现一共有30多颗痛风石,最大的一颗直径接近3厘米。
术后,汪爹爹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经过2周的康复训练,他的疼痛显着减轻,关节活动度大幅增加,下肢红肿基本消失。后期,他通过饮食控制加药物干预,体内尿酸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痛风石再未复发。12月7日,他去医院复查,恢复状态良好。
陈东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多进食动物内脏、海产品等食物,同时经常饮用浓汤、饮料及酒,导致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现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痛风管理不太重视,导致其反复发作,进展至痛风石沉积,关节软骨破坏不断加重,关节功能逐渐受损变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陈东表示,痛风的治疗一般分为生活方式指导和药物治疗,但对于部分已经继发严重关节炎的患者,关节镜手术是其诊治的有效手段。该手术仅通过5-10毫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自主活动,将手术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术后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孙俊。他表示,喝汤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痛风,但某些类型的汤可能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因为它们含有较高的嘌呤。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而引起的疾病,通常与饮食中嘌呤的摄入有关。
俗话说:“十分营养七分汤,食物的营养都在汤中。”事实真的如此吗?孙俊指出,有些看似美味的养生汤,却暗藏着不少的危机:高油脂、高盐、高嘌呤、亚硝酸盐超标、损伤肝肾的某些中药、温度过高太烫损伤黏膜……炖汤时,食材里的营养元素,其实很难溶解在汤中,绝大多数的营养素其实仍在肉食等原料中。
“无论是炖了几个小时的汤,其中的营养都非常有限,远远比不过食材本身。”孙俊提醒,高尿酸患者长期喝浓汤必然会增加患肥胖、高血压、痛风等健康风险。
第二种是火锅汤:很多人吃火锅时喜欢喝菌菇、番茄等锅底的汤,认为既养生又健康。其实一旦在锅里涮煮过肉、菌菇、海鲜等多种食物后,看似清淡的汤里嘌呤含量往往很高。
第三,高尿酸、高血压、高血脂、胆囊炎、肥胖人群要少喝浓汤,此类人群要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若实在想喝,煮之前先将肉焯水,喝前先撇油。
第四,胃酸多的人饭前不喝汤。空腹喝汤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多者应先吃点少油蔬菜,再少量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