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院书协联手致敬前贤沉尹默潘伯鹰白蕉书法学术特展今呈现
今天上午,“百年谁断——近现代帖学的振兴暨沉尹默 潘伯鹰 白蕉书法学术特展”在程十发美术馆揭幕。这场由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共同呈现的跨年书法大展,分成“帖学仰宗”“友旧高墨”“景贤思齐”三大板块,将沉尹默、潘伯鹰和白蕉三位海派大家的作品同时呈现于聚光灯下,以钩沉海派书法的发展之路以及海派前贤对中国书法近现代变革的历史影响。
1961年4月8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前身)成立,研究会挂牌、办公均设在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贡献。担任首任主任委员的正是沉尹默。当时,他是上海中国画院的第一批画师,毛泽东主席曾经接见他,对他为书法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现代海派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碑学”与“帖学”两大系统大师迭出。在一个世纪前,“碑学”大兴,“帖学”式微之际,以沉尹默、潘伯鹰、白蕉为代表的帖学大师崛起,沉尹默与任副主任委员的潘伯鹰以及同为画院画师的白蕉,共同致力于书法的研究、实践与弘扬,让帖学一脉得以传承与光大。此次特展的学术意义,是为挖掘沉尹默、潘伯鹰、白蕉为帖学复兴所做努力的重要意义,推动当今书法朝向健康而自信的方向迈进。
沉尹默笔法精绝的多件小字长篇作品与气势撼人的大字对联、潘伯鹰气格冲和的小字数米长卷以及白蕉的煊赫巨迹《兰题杂存》,都将在本次展览集中亮相,不少作品虽多次出版,然公开展出尚属首次。无论从形制的丰富性,抑或是书法本身的代表性来说,展览都可堪一睹。三人的精品力作共同架构起展览的第一板块。
每个时代大师的产生,都不是独立云端的,除了本身的天赋、志向、勤苦之外,所处时代的各种因素也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回看三人交谊圈,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群体文化素养与艺术修为的高度。于右任、鲁迅、吴湖帆、徐悲鸿、谢稚柳等无一不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书法皆粲然卓立,非同凡响。第二板块即呈现了他们“朋友圈”高水准的书法艺术。
特展总策划、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表示,当代的上海书法人是极其幸运的,前辈风规受益不浅,致敬前贤而心有所向。因此择请当今30余位有影响的海上书家,包括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书协顾问等,在第三板块,他们以书写三位帖学大师的诗词文章,以致仰止之怀。
特展总策划、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江鹏表示,此次特展是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次联合举办的跨年书法大展,也是同时呈现沉尹默、潘伯鹰、白蕉三位帖学大师作品的第一个书法学术特展,其规模之大、作品之精、展期之长都史无前例。“这个展览从策划选题到最后呈现,花了1年多的时间,一方面深入挖掘沉尹默、潘伯鹰、白蕉三位帖学大师为帖学振兴所作的巨大贡献、赓续千年的帖学传统;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夯实上海中国画院国画、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的学术体系建设,推动画院高质量发展。”(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