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宰多罪轰碍这是一条可靠的消息吗?
沿着地铁八号线,探寻北京旅游文化。古忆鎏今小队成员基于不同的缘由或是畅想未来更好的北京,或是为了解放自由的灵魂,聚在一起,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为首都旅游文化的发展献一份力。
7月23日与7月28日两天,实践队按照原定计划分别前往中华民族园北园和景山公园,从第一视角深入感受皇家御苑与民族风情,并展开实地调研。
小队在游览两地、采访游客的同时,追溯建筑、器物的前世今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中华文明辉煌的璀璨过去,进一步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
进入中华民族园的北园,各式各样的民居陈列其中,各具特色。烈日当空,盖不住旅者的游览热情;沧海桑田,埋不掉中华的民族历史。游客们在侗族鼓楼享受片刻阴凉,在风雨桥欣赏碧水蓝天。接受采访的游客在赞叹各族民居之余,无不感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魅力十足,也为许多民居内部摆设不足导致的生活气息缺失感到遗憾。在开展游览调研的同时,小队成员通过拍照记录下了各族民居的整体景象和特色部分,并在进行三次会议讨论后决定设计一个程序,将文字介绍与实景照片结合,通过在地图相应位置设置链接的方式,让使用者能在线上对不同民族的景区有大致的了解,在网上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
步入明、清两朝的御苑,绮望楼、五方亭、寿皇殿、观德殿人们赞叹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技艺,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上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为了进一步感受独属于中国的宫廷特色,小队成员身着制服,进一步融入环境中,还原景山公园作为御苑在历史上的情景与氛围。主要宣传手段为微电影,实践队成员从正式调研开始前多次讨论敲定拍摄《康熙怒斥群臣》与《崇祯皇帝自缢》两部分,到齐心协力进行对语言、动作、镜头等具体细节进行详尽地设计,定制剧情需要的服饰、道具,再到最后开展游览调研的同时完成现场取景、实地拍摄等任务,力图通过精心制作的微电影、推文以及海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景山公园,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游玩。在对游客的采访中,人们对现在的景山公园赞不绝口,也有人希望能增加更多的游览内容,能够更深入地参观宫殿内部。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实践队各成员对此深有感触,收录所拍照片用以制作合集,协力制作微电影、公众号推文、海报等,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魅力献微薄之力。
在这里,实践队分别从价格、客流量、种类、品质等角度对两地的小吃、文创等各类店铺进行调研,同时也观察记录了街巷的卫生、交通等情况。
在南锣鼓巷,实践队找到了一些老字号和网红店铺,也看到了一些传统手艺,像吹糖人、“毛猴”等等。但实践队成员们在对店铺工作人员、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的一系列采访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位店铺老板称:“这里商业化太严重,没有京味,同时存在同质化和宰客现象,缺少回头客。”甚至还有老板反问道:“来这干嘛,这有什么好逛的。“部分居民表示,街区比较吵闹,且住宅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室内厕所,需要出门到附近的公共厕所。游客表示,这里的街道不太干净还十分拥挤,常有三轮车不顾标语载重往来;同时商品的价格太贵,很多时候只是看看;走累了也没有合适的地方歇脚。
实地调研后,基于南锣鼓巷给人负面印象较多这一实际采访结果,小队决定拍摄一部微电影来揭露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并为景区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实践队根据调研所得资料,确定了以揭露这些不良现象为拍摄微电影的核心目标,完善剧本,制作所需道具。经过一番商讨确定选角后,小队挑选了合适的场地,开始拍摄微电影《我不是汤神》。由于时间和专业性的原因,拍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在小队成员们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尝试下,微电影的拍摄得以成功结束。
而在前门大街,实践队看到的是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生命张力,一家家老字号,一门门传统手艺,一处处网红店铺精美的商品琳琅满目,精彩的表演让人应接不暇,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前门大街的热闹繁华。前门故宫文创店、朱炳仁铜、皮影还有其他各种特色商店、表演,让人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范例。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在这里,流入时代,汇入时光长河。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调研前后,实践队推出了一系列公众号推送和海报等,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贡献力量。
7月 22日到7月29 日,实践队的10名同学先后前往北京市东城区的陈独秀故居和北大红楼进行实地调研。
据实践队队员回忆,前往陈独秀旧居那天,雨下的很大,仿佛是在告诉他们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革命前行的种种艰难险阻;而赶赴北大红楼时,阳光明媚,仿若告诉他们,新中国的红日已然升起。
在陈独秀旧居即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不大的两个房间和一个院子里,却充满了红色的回忆,铭刻着革命先辈们的救国道路。
北大红楼,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们正是从这里出发;后来,进步人士亦曾在这罹受苦难。如今,先辈们的道路已经被历史证明,实践队成员们走进成为展馆的这里,寻历史,忆前人
参观后,实践队员们从一件件展品中窥见了先生们生平及那个充满苦难而又让人热血澎湃的年代的一角,感慨当年先辈们寻救国良方的不易与不懈。
实践队调研时,还有许多青年、少年们仰慕先辈们,前来寻访踪迹;许多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近这段红色的回忆。
实践队在两地对多名游客进行了采访,当问及为什么要来到陈独秀旧居时,有两位中学生的回答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他们说本身对党史比较感兴趣,又受到《觉醒年代》的影响,于是趁假期远赴北京,他们对鲁迅先生和陈独秀先生尤为崇拜,“鲁迅先生是非常伟大的,他是个全才,绝不仅仅是一位作家和革命家,他对中国的贡献是方方面面的”,“陈独秀先生他们真的非常可贵的,当时那个年代,鲁迅先生有一个非常着名的铁屋子比喻,认为发几篇文章是徒劳的,中国没希望了;而陈独秀先生则是坚定地带领着大家追寻着救国的道路”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使命”。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梳理整合相关材料,解决相关问题。小队创作了2篇公众号推送;联系北京科技大学正在新疆、广西的支教队,向学生赠送了总计300余件书签、明信片等红色文创产品;并向广西即将上初三的学生们,联系党史和当地中考题,制作课件悉心备课,线上开展讲座。抓住暑期社会实践的这次机会,宣传发扬红色精神,担起红色传承使命。
实地调研告一段落,但是古忆鎏今小队的故事仍在继续,许多工作诸如特色文创、宣传讲座、公众号推文、推广合集、微电影、海报亟待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促进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承与发扬这一目标任重道远。实践队成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进一步的工作中,力求为首都旅游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