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千亿买短卖长或意在调控收益率曲线
日期:2024-08-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浏览次数:179
历史上,我国央行曾数次尝试国债买卖操作。1997年,为探索通过国债市场调节基础货币和流动性的方式,央行尝试了国债买卖操作,但受限于市场深度、广度不足,很快便中止。2000年-2002年,央行频繁利用国债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对调节市场利率和流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为了避免大规模集中发行国债对市场造成冲击,央行在二级市场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处购入了特别国债,保持了市场稳定,也为特别国债顺利发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从本质上看,央行公开市场借入国债操作是货币基础调节的一种手段。
温彬指出,8月央行对国债买短卖长,且为净买入。一方面,体现了央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调控意图,维持国债利率合理的期限利差和长端利率水平,以避免市场过度投机和潜在的金融风险积累。另一方面,央行净买入国债实际上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增加了释放流动性的手段,既是维护经济修复适宜的货币环境,也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演进,逐步淡化MLF(中期借贷便利)的货币投放作用,以国债净买入替代MLF的货币投放作用,后续MLF到期量较大,或迎来替换窗口期,也可以起到淡化MLF政策利率色彩的作用。
温彬预计,本月央行净买入国债的操作,表明了央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预示着后续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状态。另外,也会给市场传递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管控信号,本月央行买短卖长,表明了央行对长端利率的风险管控态度,长端债市利率大幅向下突破可能性较低,短端产品或因其流动性较好以及非银机构的配置需求更受青睐。若往后每月末央行均公布当月在公开市场买卖的数据,或将产生一定的货币政策信号作用,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现更好的预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