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父母不会管出嫁的女儿!”婆婆:我不会这样对我女儿
为了要借给女儿10万块的事,秦阿姨跟儿媳起了争执。事情的起因还要说到秦阿姨的女儿,她是做小生意的,规模还不错、也回本了,接下来就该指望这门生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仓库意外起火,导致秦阿姨的女儿损失惨重,虽说她还有点积蓄,可还是欠了不少钱,无奈只好问亲戚朋友借钱,希望“东山再起”。得知这个消息,想到从前女儿也没少给自己钱,秦阿姨思虑再三,把儿子儿媳叫到了一起,想跟他们商量这件事......
“妈想过了,你们条件也有限,小孙女今年也上幼儿园了,估计帮不上你们姐姐太多......然而我也得念着你姐这些年的好,这些年你爸帮人家搞装修,我们也攒了点钱,虽说多的没有,暂时也只能先拿10万给你姐应应急,帮她度过这个难关,希望你们能理解。”听了母亲的话,秦阿姨的儿子点点头、表示同意,说“应该帮我姐一把的”,可儿媳却低头不语,秦阿姨心里有些忐忑。正当秦阿姨想问儿媳的时候,她开口了:“妈,按理说我也不该过问的,可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咱们住在一起少不了花销,有急事也少不得花钱......恕我直言,姐姐这生意什么时候能好转,要多久才能还上钱?”秦阿姨明白儿媳的意思,她既然已经把女儿借钱的事放到明面上来说了,就是希望一家人之间敞敞亮亮、没有隔阂,儿子儿媳也别觉得她偏心。
对于儿媳的疑问,秦阿姨如实答道:“的确,我不敢保证闺女多久能还钱,可你绝对能放心,这不会影响到你和我儿子的生活,我不会问你们要钱。我在这里帮忙带了4年孩子,你们也清楚,这些年我从没给你们添过什么麻烦,今后也不会让你们为难,再者,我也给自己留了些钱的,以备不时之需。”可尽管秦阿姨都这么说了,儿媳还是放不下心里的担忧,说这几年生意不好:“变数那么多,现在投进去那么多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本呢!妈,我看少借点给大姐吧,你和爸年纪都不小了,总得有点钱傍身才行,何况大姐都嫁出去了,有什么事还有婆家帮忙呢!你和爸也得为自己想想啊,何况在我娘家,父母都不会再管出嫁的女儿,毕竟都是婆家的人了,怎么好再麻烦娘家,你看我都出嫁6年了,一分钱都没再问娘家要过了。”
儿媳的话让秦阿姨百感交集,的确,当初儿媳嫁过来的时候,亲家只丢下一句线万彩礼,我女儿就是你们家的一分子,以后就不归我们管了。”之后,亲家果然没再过问儿媳的事情,无论是生孩子还是因病住院,他们都只是打电话问了几句而已,完全没露面。这几年带孩子,都是秦阿姨的功劳,有出钱又出力的,有时候她想回老家看看老伴,让儿媳跟娘家母亲商量下来照顾几天孩子,她都不情愿。从前,秦阿姨觉得自己有儿有女,也清楚一些父母对女儿的态度,何况要跟儿子过一辈子的是儿媳,哪怕有些意见不一样,她都选择沉默,可这次,她没法认同儿媳的“建议”。想想当初,秦阿姨为了儿子娶媳妇的事,给儿媳彩礼已经耗尽了她和老伴大半辈子的心血,还要加上一套房子的首付,实在让她心力交瘁。
当初,秦阿姨的女儿比儿子结婚早半年多,知道母亲的心事,不仅主动和婆家商量,把10万彩礼留给了家里,还掏出自己的一些积蓄,给了秦阿姨5万。清楚自己的情况,也不想再让丈夫跟婆家为难,秦阿姨的女儿出嫁的时候,只要了彩礼,其他房子、车子一概不提。女儿出嫁这些年,夫妻俩都很自立,创业的时候没问秦阿姨他们要一分钱,生意走上正轨之后,倒是对秦阿姨老俩口异常慷慨,逢年过节也没少孝敬。想到这些,秦阿姨忍不住落下泪来,长叹了口气:“这些年,我一直觉得愧对你姐姐,自从出嫁后,她都没有找过我和你爸,愣是靠着自己过上了好日子。在咱们这里,偏心儿子我能理解,可真让我不管女儿,我做不到,这些年,你姐平时怎么对我们的,你都看在眼里,现在她有困难,叫我怎么能忍心不帮忙?”
儿子被秦阿姨说得低下了头,她又转向儿媳:“媳妇啊,你说在你家里,女儿嫁了人,父母就不管了,我不知道你父母这些年的做法,你心里怎么想,可我绝不会这么对我的女儿!既然都是我的孩子,我帮了儿子这么多,女儿那边多少也是要帮衬的;好好想想吧,要是你将来碰到什么事情,身边的人都愿意帮忙,父母却说你是别家人,不肯帮你,你会是什么心情?”听了秦阿姨最后一句话,儿媳也沉默了,最后由儿子说:“妈,你别想太多了,我们都会尊重你的决定。”儿媳也不再持反对意见,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