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长联动”机制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小小地铁口书写城市治理大文章
凌空路地铁站位于川沙新镇华川路、营洪路交界口处,日均人流量超过2万人次,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间周边区域非机动车停放约2000辆。“车满为患”对周边的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和治安治理带来极大挑战。
此时,由镇长、派出所警长、轨交警长及地铁站站长协同推进的“四长联动”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角色迭加实现职能融合,川沙新镇成功破解凌空路周边治理难题,营造出整洁有序的出行环境。
川沙居民李先生每天一早都会开着电瓶车前往凌空路地铁站搭乘地铁。这段时间,他惊喜地发现,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停车区域。“原来确实乱停的比较多,有时候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的车在哪儿都找不到,现在好了,停在固定区域找起来也方便,更重要的是还不影响大家的出行安全,大家都自觉不少。”
原来,由于该区域非机动车停放量巨大,即使周边已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点,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许多车辆都向上街沿及人行道处“蔓延”,不仅对市容市貌产生影响,更是对周边的交通安全、治安治理带来挑战。
为此,川沙新镇积极发挥“四长联动”制度优势,由镇长、派出所警长、轨交警长及地铁站站长为牵头人,镇平安办联合规建办、城运办、城南社区、城管中队交警四大队、川沙派出所、轨交陆家嘴地铁运营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多次开展现场会、座谈会,对现场情况进行研判,破解凌空路周边治理难题。
川沙新镇平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四长联动”机制推动下,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首先将地铁站周边闲置未开发土地改建为三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大约可停放1000辆非机动车;其次,在地铁3号口附近尚未贯通的营洪路中间加装隔离防护栏,作为临时非机动车停放点,进一步缓解非机动车停车难题。
即使如此,仍有约五六百辆非机动车停放缺口。为此,川沙新镇在华川路两侧上街沿规范停车区域,安排特保、联勤联动工作人员、轨交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等进行值守与巡逻,以“人员引导 标识引导”的方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定点停车,加强对地铁站周边人流车流的管理,还地铁口环境一片整洁清静。
在此基础上,川沙新镇还依托“四长联动”制度,对周边居民区和村庄进行调研,在原基础上增投共享单车,加强停车换乘衔接,以多种出行模式均衡交通压力,促进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融合,打造便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针对地铁口周边的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川沙则进行整治查处,并保持常态化巡查,同时通过悬挂条幅、现场宣讲等方式对驾驶员和乘客进行交通运输法律法规普及和安全出行知识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出行安全意识。
据悉,营洪路将在不久后正式贯通,届时川沙新镇还将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协商,结合凌空路周边道路变迁情况,持续优化公共空间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供给,充分挖掘周边区域可用空间,盘活存量资源,推进开放共享,不断发挥停车设施效能。
此外,川沙还将探索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停车设施用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高停车设施智能化水平。
川沙新镇表示,“四长联动”机制是川沙在城市治理实践中的一次探索,后续还将把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振兴、安全维稳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把基层治理工作变成人民受益、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以绣花精神让城市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