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你还在教他“告诉老师”?李玫瑾教授:打回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打骂受到欺负。然而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不少父母也会担心孩子遭到“校园暴力”。毋庸置疑,“校园暴力”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引起重视。
小丽今年刚上初中,由于性格比较内向,所以能交到的好朋友也很少。同班同学都认为她不主动与人交流是因为自命清高,所以也都认为小丽非常高傲。
一天体育课刚结束,小丽拿起水杯去水房接水,当时接水的人太多了,小丽在拥挤之下就不小心踩到了班里一个女同学的鞋子。紧接着上课铃响了,小丽连忙向这位女同学道歉,然后立马跑回了教室。因为已经向同学表达过歉意了,所以小丽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但是那天放学后,那位女同学却带着三四个人一起将小丽堵在了空教室里,二话不说就狠狠地给了小丽一巴掌。经历了这件事,小丽记得妈妈说过遇到其他人欺负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于是就跑到办公室把事情都告诉了老师。老师知道后自然是重重地处罚了这位女同学,小丽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
可是没想到女同学受到处罚后更是憎恨小丽了,后来每天都变着法子欺负小丽。而小丽最后也因为长期受到欺负,性格更是变得孤僻、胆小。
相信大部分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应对他人的欺负时,都会教孩子“告诉老师”,但是事实上这种方式压根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而针对“校园暴力”这个问题,教育专家李玫瑾也曾说过:如果孩子被欺负,就要让孩子打回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要想避免受到欺负,首先就应该增强孩子的体质,让孩子看起来更高大强壮一些,这样一些恃强凌弱的孩子也就会知道孩子不好欺负,从而不会主动招惹。而且因为体质较好,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好,不至于在被他人欺负时,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有些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负时,只会一味地教孩子告诉老师。但是实际上,孩子在学校一直受到欺负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施暴者都知道被施暴者不敢反抗,也不敢张扬,所以才会无所畏惧的欺负孩子。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在遭受到不平等对待时,勇敢地保护自己,只有“打回去”积极的反抗,才不会被他人一直欺负。
在校园里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因为他们自身没有意识,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比较极端。但是作为家长就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让孩子成为恃强凌弱的“施暴者”,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不敢吭声的“被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