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上级指令时的语气异常平静,仿佛只是安排一项常规任务,说让6连留下来掩护主力的撤退。可是那时候,大家心里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掩护任务,而是等着被消耗殆尽。他们要守的486高地是整条防线中最重要的阵地,四面八方都被敌人锁定,任何一丝动静都会招来敌人的猛烈火力。
然而,6连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最终不仅顶住了压力,还毫发无伤地完成任务,全连最后竟然成功归队。
那时,朝鲜战场的硝烟正弥漫,美军的指挥官换了人,新上任的是李奇微,他可是个难缠的角色。李奇微不仅军事经验丰富,手中兵力和装备也充足,而且战术灵活。很快,他就制定出了一种战术,叫做“磁性战术”。简而言之,就是紧紧跟随中国军队,打消耗战,追着你消耗弹药和粮草,等你撑不住了,再给你致命一击。这一战术当时的确让志愿军吃了不少亏,彭德怀察觉不对,立刻下令部队撤退。
可美军并没有停止追击,直接打到了华川。华川不仅是地理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这里还有我们的后方医院和补给仓库。失守华川,整个后勤线都可能断裂。此时,驻前线军副军长廖政国看着形势紧迫,毫不犹豫地决定:58师,给我顶上去,不能退!
然而,58师当时的情况并不理想。士兵们疲惫不堪,弹药也不足。三个团的兵力还不到万名,怎么能抵挡住美韩近三万人的进攻,尤其是敌军还拥有坦克。不过,命令已经下达,他们别无选择,必须迎战。
58师师长黄朝天是老红军出身,他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非凡的胆略迅速做出了应对。敌人已经摸到华川外围,黄朝天决定派遣一个加强连夜袭敌军阵地,成功迫使美军后撤,暂时稳住了局势。但这并不是终结,敌人很快又反攻了过来,173团和174团的伤亡惨重,几乎支撑不住了。黄朝天无奈之下,只能提前将172团调入前线连仍然在后方。他们已经坚守了五天,按理说早该轮换了,但眼下局势紧张,任何换防都可能引发崩盘的局面。
最艰难的决定来了:军部决定全线撤退,但谁也不能全跑,总得有人留下来拖住敌军。兵力不足,后方也调不出更多的兵力,最终下达命令:让6连留下。
6连的阵地位于最关键的地方:既是防线的中枢,又是阵地的最高点。换句线连需要独自守住四个方向的阵地,牵制住美军主力,为整个师争取时间。
然而,甫罗洞和巴治洞的防线最终无法坚持,美军不断增加兵力,火力压制让6连的阵地岌岌可危。最终,6连不得不撤退到486高地,这成为了他们最后的阵地。
美军原本以为胜利在望,士气松懈,31团的一个连甚至胆敢单独攻上486高地。查尔斯是美军的一名中士,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说:“我们上山时没听到任何枪声,也没看到任何人影,以为志愿军已经撤离了,边走边聊,简直像是在郊游。”可当他们接近防线时,突然枪声大作。
美军的两名排长当场倒地,后面的指挥官威拉德中尉赶紧顶上,继续指挥进攻。但刚进入一片开阔地,手榴弹如雨点般砸了下来,整个进攻队伍瞬间陷入混乱。
而6连不仅用火力反击,还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当美军的韩军援兵赶到时,6连放出四颗红色照明弹,并吹响了冲锋号角。韩军听到这个动静,连枪都没开便开始撤退。美军的情况更为糟糕,威拉德大声指挥却没人听,最终全连溃散。
见敌人陷入混乱,6连紧跟着用火炮进行了追击。美军士兵纷纷爬行滚地逃命,最终这场战斗以6连的胜利告终。他们不仅击退了400多名敌军,还带着伤员成功撤离,最终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这场战斗之后,6连的名声远扬,上级授予全连集体一等功。然而,金钱和荣誉并不能抚平6连士兵的内心。那些人明知道这场任务可能意味着全军覆没,却依然毫不犹豫地执行。
后来,有人问黄朝天,为什么敢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6连。他的回答很简洁:“因为他们最靠前,撤不下来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有着无法言喻的重量。
战斗结束后,6连的全体战士依然归队。不是个别战士,而是整个连队。你可以把他们当作传奇,但他们更是从战场上血与火中走出来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