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旋转的爱主题曲真实原因是什么
“金汤桥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且威名远扬的英雄连队。1949年1月14日,这个连队在平津战役解放天津的战役中第一个将红旗插上数路大军会师的金汤桥,被我第45军命名为“金汤桥连”;1953年7月在朝鲜金城前线巨里室北山战斗中,坚守408.1高地和408.2高地4昼夜,打退美国和南朝鲜军从一个排到两个营规模的38次反扑,毙伤敌700多人,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授予“一等功臣连”荣誉称号;同时,3排长王占山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受到毛泽东主席4次亲切接见;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这个英雄连队又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
“金汤桥连”组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隶属于特务1团;1945年11月,特务1团改编为冀热辽军区第27旅第71团;后为热辽纵队第27旅71团、热东分区(又称18分区)独立团、热东分区独立第2团、冀热辽军区第18旅独立第2团;1947年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第24师第71团3营7连;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1团3营7连;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第135师第404团3营7连,现在的称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162师485团7连。
在解放战争时期,7连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沉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着名的战役战斗。该连所在的第135师是第45军最年轻的部队,南下后逐渐成为第45军的后起之秀,并为后来的第162师赢得了“中原猛虎师”的荣誉。
1949年1月,在着名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期间,我军解放天津的战役打响。按照战役总指挥刘亚楼确定的作战方案,东西两个方向的4个军对进突击,突破城垣后直插纵深,在天津地势最狭窄的蜂腰部即金汤桥会师。
金汤桥是横跨市中心海河上的一座大桥,是攻克天津的必经之地,也是敌人重兵扼守的要地。大桥附近的每条街道上都设有障碍,每座房屋都是明碉暗堡,构成交叉火力网。称为金汤桥,实为取其固若金汤之意,被国民党军天津守敌称作“模范工事”。1948年12月20日,我军开始对敌人外围工事据点展开攻击,到年底时将其全部扫荡干净,天津全线时,解放天津的总攻开始,经过炮火准备后,11时整,我第2军4师突击队首先突破成功。担任“东西对进”的主攻部队迅速跟进,扩大突破口。
第2天凌晨3时,7连勇士冲进突破口后,沿陈家沟、娘娘庙大街,一路攻击,向金汤桥猛插。当冲至丁字路口时,被一道大型矩马障碍挡住了去路,并有敌人依托工事向他们射击。连长的张玉田指挥1排用火力压制敌人,掩护通信员趁机对矩马实施爆破。炸掉矩马后,7连继续向南攻击。当全连攻击到娘娘庙大街十字路口时,突然遭遇敌人一个排的疯狂阻击。张玉田连长带领队伍连续进行火力压制,围堵包抄,再迅速歼敌一个班,吓得其余敌人惊慌逃命。
此时,指导员马占海不仅政治工作做得好,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在连长率队与阻击之敌战斗的同时,他带领2排从娘娘庙大街十字路口旁边插了过去,继续攻击前进。在兴隆街岔路口遇到强敌阻击,敌人暗堡的火力极其密集。马占海和6班长匍匐前进,爬到暗堡前。马占海从射击孔中塞进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不料狡猾的敌人随即又给扔了出来。爆炸后,险些给马占海造成伤害。6班长气得眼睛直冒火,在我军火力掩护下,他快速低姿运动到暗堡前,把一颗反坦克雷甩进暗堡里,随即就快速向身后一滚。“轰隆——”地一声清脆的巨响,暗堡和里面的敌人也被炸得灰飞烟灭。
就在部队在枪林弹雨中继续攻击时,从右侧的一个暗堡中射出的一串子弹突然击中指导员马占海的胸部。战士们眼见着马占海艰难地向前迈出两步就倒下了。马占海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句“代我指挥”就闭上了双眼。敬爱的指导员马占海的壮烈牺牲,顿时激起全连官兵像火山喷发一样的复仇决心。2班副班长王青山随即像老虎一般,带领爆破组迅速神勇地突击到金汤桥正面一座高楼下的大型母堡。爆破组长李全顺在弹片和血肉横飞的开阔地上,连续匍匐、跳跃和低姿滚动前进,当他运动到距母堡10多米处时,灵巧地甩出一颗手榴弹,借着爆炸后的黑烟掩护,冲到母堡前,狠狠地塞进去两根冒着白烟的爆破筒。就在将要爆炸的瞬间,李全顺迅速向后滚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这个母堡变成了一片废墟。在硝烟中,浑身是血、门牙被炸掉的李全顺站立起来。
副班长王青山抓住大批敌人目瞪口呆的时候,带领战士们以敏捷的战术动作迅速冲进敌人的金汤桥的桥头阵地,阵地内的敌人早已经被我军的勇敢和顽强吓破了胆。副班长王青山带领战士们夺取阵地后,又迅速展开坚守战斗,令多次反扑之敌望桥兴叹,无可奈何。
5时30分,7连完全占领金汤桥,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为我军攻克天津打开了一条通道。战役结束时,首长安排宣传干部在金汤桥给7连拍照“全家福”,可原本100多人的7连只有24人站在照相机的前面。24名官兵都哭了,军首长得知后,当即为7连命名为“金汤桥连”。如今,天津的金汤桥又更名为占海桥,以此纪念“金汤桥连”指导员马占海同志。
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原第44军和第45军个抽调一部分兵力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入朝参战,第54军在广东惠阳正式成军后,于1953年2月上旬,第54军130师率先跨过鸭绿江进驻朝鲜铁山。5月,第54军军部和134师、135师一同入朝,与130师共同奔赴三八线军是最后一批入朝参战部队。7连官兵随部队入朝后,直接参加了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前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 在战役中,7连的作战任务是坚守巨里室北山的408.1高地和408.2高地。
我志愿军官兵向前线连官兵进入阵地没多久,1953年7月18日拂晓,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就向我408.1高地和408.2高地持续发动了猛烈进攻。敌人的飞机、大炮对7连阵地发起密集的地毯式轰炸。一时间,高地声弹片呼啸,火光熊熊,工事被摧毁了,树木、灌木丛等被炸得七零八碎,7连官兵损失惨重。连长壮烈牺牲,指导员、副连长身负重伤。危急之中,2排排长接替指挥战斗。在他的带领下,全连尚能够战斗的战士们接连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凶猛残暴的敌人一度依靠其强大的火力,冲上了高地。2排长拉响手雷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7连官兵由100多人锐减至76人,干部只剩下3排排长王占山了,情况极其危急。王占山在敌人炮火中挣扎着爬起来,向指导员所在的方向匍匐过去。“你接替指挥,一定要把阵地给我守住了……”奄奄一息的指导员向他发出最后一道命令。王占山刚说出一句“我绝不后退半步”,指导员就壮烈牺牲了。
“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大敌当前,临危受命,王占山勇敢地担起了指挥全连继续战斗的重任。他和阵地上的战士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南朝鲜军的攻击相当顽强,官兵们刚打退进攻,又迎来反扑。王占山打红了眼,端起枪就要往溃退的敌群发起冲锋。战士们抱住他往战壕里拽:“排长,让我们上,你要是牺牲了,我们就没人指挥了!”
敌人久攻不下,便用猛烈的炮火封锁了我军阵地的交通要道,后方的武器弹药和给养根本就无法送上来。而此时的我军阵地上几乎弹尽粮绝,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石头和锹镐都成了战士们的武器。官兵们饥渴难耐,只好硬着头皮喝尿、吃野菜解渴充饥。王占山毕竟是在国内战争中的百战老兵,打起仗来胆子大,点子多。当天深夜,他发现敌人白天拼命地进攻,晚上就偃旗息鼓了。于是,他带着几名老兵在夜深人静之际,爬过战壕,从阵前敌人尸体上寻找食物和弹药,搞到不少压缩干粮和美式枪支弹药。此外,还避开敌人的岗哨和巡逻队,摸进敌人炊事班的帐篷里背回了半袋子大萝卜,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战利品救急,战士们满血复活了4天4夜。
山下的敌人不断地增兵,此时还有两个营的兵力。而且,敌人后勤相当充沛,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不停地往高地上飞来,炮火一阵紧似一阵,攻势一天比一天凶猛,我军的战士不断有人壮烈牺牲。当时,我军的攻击手段只有枪支和手榴弹,只能等待敌人轰炸过后,敌人靠近的时候才能发挥我军的火力。王占山就组织战士们充分发挥我军游击战的特长——敌炸我藏,敌来我打。
在第4天,他把阵地上为数不多的战士们集中在一起,他瞪着布满了血丝的大眼睛郑重地告诉战友们:“同志们,人在阵地在,人不在了阵地也要在!”就这样,仅凭他们几十个人,打退了南朝鲜军从一个排到两个营规模的38次疯狂进攻,7连官兵们整整坚守了4个昼夜,歼敌700多人。当援军赶到的时候,整个阵地上能站起来的战士不到10人。后来,战友们在烈士遗体旁发现了昏迷过去的王占山。
战后,全身多达38处伤口的3排长王占山在我军野战医院昏迷了几天几夜,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7连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继续驻防在朝鲜。1958年7月,随我志愿军全军撤出朝鲜,荣归故里。
7连官兵们从朝鲜回国后驻防重庆。1968年9月移防到云南,部队转隶昆明军区建制。1969年10月,7连随第54军移防河南新乡,转隶武汉军区建制。1969年12月,全军番号重新编排后,7连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62师485团3营7连。
1979年2月17日,7连随第162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攻打越南复和地区长形山高地战斗中,全连迅速突破越军称之为“打不破的防线多次疯狂反扑,为我军在平江架设桥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我军大批炮兵、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进入越南4号公路后完成对高平的合围。战斗经过是这样的:
这里属于越军纵深内的防御系统,敌人是越军567团3营一部。这个高地是一座南北长约两公里的长形高地,犹如一道顶门杠横梗在那里,从高处控制着复合至高平,复合至格灵地区的两条公路。越军不惜血本经营了一系列坚固的防御体系,仅在长形高地上就修筑有3道环形战壕,和40多个暗堡,并且与盖沟相通。由于时间长久,越军阵地表面野草丛生,灌木荆棘遍布,给整个阵地披上了天然伪装。高地上陡下缓,易守难攻,除沿公路一侧有一人行小道外,其余均为陡壁,公路以东为3座石峰,峭壁陡崖,攀登困难。而且越军与天然溶洞、坑道、掩体相配合,用轻重机枪、无座力炮、火箭筒以及用于平射的高射机枪等武器,构成了远中近相交织的火力网。另外,还有一个迫击炮阵地隐蔽其后。因此他们叫嚣这里是“打不破的防线”,是中国军队难于逾越的死亡之地。我军要挺进高平,必须要打破这个“打不破的防线”。担负这个重任的就是此战的我军尖兵连——7连。
21日5时30分,7连从营指接受任务后,经简短动员准备, 即按侦察组、一班、一排、连指、二排、炮班、战勤组、三排的序列,利用夜暗和浓雾沿公路向弄哥方向搜索前进。当进至班占西北侧时,尖刀班突然出现在敌人潜伏哨跟前时,立即开枪歼敌。连长李东江立即带领连队向高地发起猛烈攻击。睡梦中的敌人顿时乱成一团,慌忙逃窜。第一道战壕很快被我军拿下。这时4班迅速割断敌交通壕里的电话线,切断了敌主阵地和前沿的联系,整个长形山高地之敌陷入一片混乱。但敌人不甘心他们的咽喉被我军掐住,拼命在第二道战壕组织抵抗。逐沟逐堡的激烈争夺战展开了。
7连对长形山高地发起进攻后,东侧石山的越军发觉后,为策应长形山高地之敌,竟然调动火力向我7连射击。师炮兵团85加农炮9连官兵推炮前行数百米,在近距离上以准确猛烈的炮火,摧毁和压制越军东侧石山火力点和长形山高地南侧火力点。同时,8连3排向长形山高地南侧的无名高地发起进攻,9连由8连3排左翼前出,向长形高地西南无名高地发起进攻。
在兄弟部队的策应下,7连连长李东江率领2排迅速向敌第2道战壕发起冲击。这时,越军以各种火器进行压制,李东江在紧急之中十分沉着机智,立即调整部署,命令1排和3排分成左右两路,利用战壕向敌人迂回包围。以两个战斗小组在正面进行火力牵制。当左右难以兼顾的越军火力稍一减弱,李东江和2排的战士就跃身扑向第2道战壕,与战壕里的越军短兵相接,扭打在一起。接着1排、3排也先后冲进第2道战壕。敌人的整个环行防御体系,像脱了节的链条,被我军一段段分割。在我穿插分割之下,敌人的地堡、盖沟失去了从正面射击的功能,只好慌忙掉过屁股,向我在战壕内追击的战士射击。
7连的官兵们发扬了我军近战歼敌的传统。年轻的火箭筒射手钟均元,在跟随3排攻打高地左侧第2道战壕时,敌人地堡的火力阻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小钟迅速跳进战壕,当他准备向地堡发射火箭弹时,狭窄的战壕顶住了火箭筒喷火口。小钟知道,射击时火箭筒喷出的火焰会从战壕壁上反冲过来伤害自己。但他不顾生死地扣动扳机。随着一团火光,轰然巨响,敌人的地堡被摧毁了,小钟也被火箭弹喷射的火焰烧焦了左耳、左肩和双手,被震晕在战壕里。
在7连分进合击,英勇冲杀下,敌人节节败退,然而,据守在第3道战壕的敌人,集中据守地堡、盖沟,伺机反扑。7班战士叶义成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他把全班的13颗手榴弹集中起来,拧开弹盖别在腰带上,塞进裤兜里,然后就快速接近越军的第一个地堡。地堡里的轻重机枪打得异常凶猛,壕内被枪弹气流冲击得飞沙走石。叶义成扔出第一颗手榴弹,轰然一声爆炸,敌人的机枪成了哑巴。趁着爆炸的烟雾,小叶迅速冲进地堡,用冲锋枪狠狠打了一梭子,两个顽敌当场毙命。 他继续跃向第2个地堡,又扔出一颗手榴弹,吓得两个敌人慌忙冲出地堡逃命。小叶厉声喝道:“老子再叫你吃一个!”随即从腰间摸出手榴弹扔了过去。由于动作太猛,带出了腰带上另一个手榴弹的弦。这颗手榴弹哧哧地冒着青烟,他迅速取下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扔向溃逃的敌人。此次战斗,叶义成犹如神兵天降,在战壕内连续向越军攻击400多米的距离,连续打下了敌人5个地堡。
9时许,连长李东江、指导员刘和平和5名战士,凶猛地率先突进越军主阵地,长形山高地被我军一举攻克。恼羞成怒的越军为了夺回长形山高地,动用了他们的预备队,在下午时分先后进行了10多次反扑。晚上6时以后,越军又利用夜暗进行了20余次小股偷袭。但是,在英勇善战的7连的坚守下,越军没能前进一步。越军吹嘘的“打不破的防线连官兵彻底打破了,妄想夺回高地的企图也彻底破灭了。
此战,7连指挥员决心正确果断,连队行动肃静隐蔽,战斗动作勇猛顽强,共计击毙91名越军,缴获76加农炮两门,60迫击炮两门,高射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冲锋枪和步枪19支,火箭弹30发,,60迫击炮弹37发, 高射机枪弹7000发,步枪弹6000多发,手榴弹200多枚。7连在战斗中有7名战士光荣牺牲,32人负伤。
战争年代,7连以能征善战,威震敌胆;和平时期,7连仍然是战旗飘飘的模范连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7连也是铁打的连队英雄的兵。一代一代的7连兵,代代都是“金汤桥连”的英雄传人。7连的官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个钢铁的连队,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优秀连队之一。今天的7连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战力超群。我们相信,“金汤桥连”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战绩,一定会让“金汤桥连”的战旗在强军之路上高高飘扬,愈加鲜艳,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