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化同步”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新闻发布会。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重在解决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的问题。在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代永波、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宜宾市有关负责人的发布信息中,一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活力四川跃然纸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城镇化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4%提高到2022年的58.4%,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

  具体看,有四个方面的主要成效: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全部常住人口,2012年以来城镇落户1285万人,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594万人次,省级财政下达市民化奖励资金累计158亿元。二是城镇体系结构明显优化,成德眉资同城化步伐加快,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由1个超大城市(成都)、4个大城市(绵阳、南充、宜宾、泸州)、11个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和2016个建制镇构成的城镇体系。

  三是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经济蓬勃兴起、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增加值从1.06万亿元增至1.64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从0.82万亿元增至2.96万亿元,同期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四是城镇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市政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5万个、惠及居民176万户,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绿化覆盖率达43.9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把加快城镇化步伐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这些为新阶段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省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呈现出一些趋势性特征:从人口流动看,农业转移人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稳定在2600万左右,其中省内转移1500万、省外转移1100万。从空间分布看,城镇的人口向大城市和县城“两端”集聚态势明显,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近4成居住在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泸州市城区,近3成居住在县城(含县级市城区)。从城市治理看,我省老城区存在市政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城市运行巨系统日益复杂,城市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面临挑战。从资源要素看,我省人口跨省跨市流动频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外来人口需求尚不匹配,城镇化从城乡关系向“城乡+区域”的关系加速演变。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系列的重大机遇,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我们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落实省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和“十四五”的实施方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强的支撑。重点抓好“五个聚力”:

  一是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4市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绵阳、南充、宜宾、泸州加快建设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І型大城市、达州加快建设城区常住人口100—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增强中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

  二是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稳步提高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实际享有的水平,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三是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持成都集聚总部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区域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聚力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支持小城镇积极配套大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壮大城市新区,高质量建设四川天府新区,提升成都东部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省级新区的人口产业承载能力,探索“产城人境”融合发展新路径。

  四是聚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增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市政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和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加快创新城市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创新创业载体、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数据一网通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加快绿色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的生态空间、推进城市生产生活低碳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加快人文城市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推动城市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