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一分为二后成两个王牌军一个连曾救国军战区副司令!
它的前身是红三军团红4师,再早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老底子,也有一部分是朱毛井冈山红军的老底子(这一部分可追溯到叶挺独立团)。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朱德、彭德怀、罗荣桓、黄克诚、罗瑞卿以及包括杨勇在内的三四百位将帅都曾在686团战斗过。
1938年春日军占领午城,686团奉命赶去打击西进之敌。部队急行军80里,当天下午赶到井沟。随即,在大宁附近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一个旅相遇。日军紧追卫立煌不放,结果全旅溃散。卫立煌和参谋长郭寄峤无奈之中只好找到八路军115师求援。代师长陈光下令杨勇率部阻击日军,掩护卫立煌东进。
此时,日军已经打疯了。但是,特务连占领半山,利用悬崖构筑工事,硬是挡住了用飞机大炮掩护的800多名日军的疯狂进攻。
在战斗中,卫立煌惊魂未定,手持望远镜看了半天,只见烟尘滚滚,双方在厮杀,于是说:“前面有多少团的兵力?”
谁知傍晚时分,特务连扛着缴获的战利品,凯旋而归,正好又经过卫立煌跟前。卫立煌一见,他们军容整齐,大为惊讶,对八路军心服口服,赞叹地说:“你们八路军真能干!”
卫立煌叹息说:“我要是有几个这样的连,就一定天下无敌了。”后来专门派人送了十万发子弹给115师。
一次在王家池一战, 杨勇指挥686团一次歼灭日军1000余人,将一直梦想过黄河的日军山口少将打成了战死鬼。
1938年冬,686团奉命,前去冀鲁豫平原。在山东郓城一战,活捉为军团长刘玉胜。 当时老乡中流传这样一段歌谣:
从此,日军和伪军一听到686团的名字就头痛,心惊胆战,不敢外出“扫荡”和抓夫,郓城获得少见的“太平”。
但是,按照上级的安排,686团还要继续东进,去泰安西部一带开辟根据地。当地群众怕八路军走了,日军和伪军卷土重来,极力进行挽留。115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见状,只好决定把686团3营和团教导队留下来,改编成独1团,由杨勇负责。
686团分家后,去泰西的这一部分后来发展为梁兴初等人率领的115师教2旅,后在解放战争发展为东野一纵,于1949年前后改编为38军。而杨勇率领的独一团,后来归于八路军129师,后发展为中野一纵,后于1949年前后改编为16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