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胞胎姐妹起名看点是什么?
1421年2月2日(农历1421年1月1日),明朝正式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1421年2月2日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1895年2月2日,威海卫陷落。1月20日,日军分两路包抄威海卫北部。李鸿章严令提督丁汝昌不许出战,坐失战机。22日,清军营官孙万龄率部于桥头集多次进犯日军,终因兵少而败。30日,日军占领南岸炮台。本日,日军又占北岸炮台,威海卫位于烟台、成山之间,遥对旅顺,与旅顺同为拱卫渤海的门户,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威海卫之战,清军又遭失败,甲午战争形势日益险恶。
1922年2月2日,华盛顿会议第三十次全体委员会开会,讨论关于中国要求废除“二十一条”问题。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声称,“二十一条”系两国之正式条约,反对会议“重新研究及审查”,仅表示日本同意放弃满蒙筑路借款、聘请顾问、教官等项的优先权,撤回1915年签约时日本政府对第5项之保留。次日,第三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即末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声明:中国对于“二十一条”始终视为事实上之压迫,不承认有法律效力,必须废止全约。美国代表声明:注重门户开放,要求利益均沾。关于“二十一条”之讨论以无结果告终, 仅将3国声明载入会议记录。中国代表要求终成泡影
蒋介石于1928年1月4日从上海抵达南京主持大计,9日正式通电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2月2日又担任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拥有实权的职务。 此为蒋第一次“一退一复”
1932年2月2日,国民政府下令不准海军、空军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密令海军:『日海军司令来函:‘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舰亦不攻击中国军舰,以维友谊。’凡我舰队,应守镇静。』因此,日军运输舰搁浅于白龙港3日之久,中国海军不去轰击,以『维持友谊』。当第十九路军与日军血战时,海军部次长李世甲竟与日军司令野村同坐汽车参观各处战壕,万目睽睽,毫无忌惮。
1948年1月底,上海申新第九棉纺织厂7000多名工人,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举行罢工。工人提出改善待遇、补发配给品。按生活指数发给年薪和补发扣压工资等7项条件。
2月2日,国民党政府出动数千名军警、特务实行镇压。工人们奋力抵抗,进行自卫。军警使用了装甲车、催泪弹,冲入厂内镇压罢工,3人被打死,500多人受伤,400多人被捕,800多人被开除。惨案发生后,上海工人纷纷成立“申九惨案后援会”,开展了大规模的声援抗议活动。在人民压力之下,国民党政府被迫释放了大批被捕工人,并恢复了部分工人的工作。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社论根据南宁会议的精神,提出了国民经济“全国大跃进”的口号,指出“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副业也要大跃进。
为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贸委1999年2月2日发布了第一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以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压缩、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第一批《目录》涉及煤炭、冶金、有色、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建材、建筑、电力等10个行业,共114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