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2-10-01 17:53

“科創名城”的“N個1”

指尖奶茶步兵团,seqing5yuetian,私生怨,为内蒙古喝彩歌谱

  十年間,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個國家實驗室落地、大科學裝置數量居全國前列等業績,足以為合肥打上深深的“科創”烙印。

  近十年來,特別是這兩年,合肥創新“N個1”舉措,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加速科創名城建設鋪路筑基。

  今年1月1日,《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合肥首部關於科技創新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把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法律規定。”合肥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條例》旨在加快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其聚焦創新平台建設、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創新、人才支撐、科技金融、知識產權、創新環境九個方面,明確了一系列規定。

  例如,圍繞創新平台尤其是國家級重大科創平台建設,《條例》規定:“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機制”“應當規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應當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等各類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設”……

  《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施行后,合肥依“法”邁向“科創名城”。圖為俯瞰合肥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張大崗攝

  2021年末,合肥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在合肥,科技創新由部門工作上升為全局工作。

  據了解,作為專門議事協調機構,合肥市委科創委的職能為:統籌協調科技創新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組織編制戰略規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推進重大事項、評估督查重點工作、開展政策績效評價等。

  “市委設立科技創新委員會,有利於強化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的‘大科技’格局。”在合肥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唐明德看來,此舉將更加充分地發揮科技創新在合肥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例如,今年3月召開的會議研究了合肥市科技中介服務行業協會籌建方案﹔4月的會議研究了合肥“科創大腦”平台建設方案﹔5月的會議研究了合肥市高質量新型研發機構管理、可轉化科技成果評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認定等事項。

  近日,合肥市“‘科裡科氣’科創薈”第十五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如約而至。現場,4個創新創業團隊多維度展示各自項目情況、發布融資等各類需求。參與活動的投融資機構、產業孵化機構代表積極對接,並就項目落地提出專業性、可行性建議。

  合肥人才集團(合肥科創集團),是路演的承辦方之一。盡管它是一家成立時間不長的公司,但卻在合肥打造科創名城過程中肩擔重任。

  數據表明,科創人才方面,目前在肥服務的兩院院士達138人,全市每10萬人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2.64萬人﹔科創企業方面,合肥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00多戶,今年力爭淨增1500戶。

  正是在這般背景下,合肥人才集團(合肥科創集團)應運而生。集團具備兩大職能:一是人才服務,即搭建貫穿“人才服務、人才引進、人才開發”全鏈條一站式綜合性人才服務平台﹔二是科創服務,即重點圍繞推動科技成果“三就地”(即就地應用、就地轉化、就地交易),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的專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台。

  由合肥人才集團(合肥科創集團)承辦的路演活動,為科創項目產業化搭建了展示平台。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沒有銀行的300萬元信貸支持,我們的產業化就無從談起。”合肥華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吳宗好說,“如果不做產業化,科研成果就隻能‘束之高閣’。”

  如他所言,實踐中,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錢的支持。往往一筆資金的有與無,就能決定產業化的成功與否。

  為此,合肥用好“市長之手”,持續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統計指出,2021年全市財政科技支出174.1億元、較2012年增長6.7倍﹔十年間,合肥財政科技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由4%增長到14.2%。

  同時,用足“市場之手”,不斷引導信貸資金、各類基金加速流向科技型企業。這一點,從合肥本土法人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的作為中就可見一斑。截至2022年8月末,該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貸款戶數分別較年初增長16.29%、19.42%。

  在資金的加持下,合肥實現了科創與產業的同頻共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迅猛。

  在財政資金、社會資金的合力下,合肥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圖為合肥新能源汽車企業生產線。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供圖

  1部法規、1個機構、1家公司、1筆資金……這些“1”在內在邏輯的向心力下,“擰成了一股繩”,共同促進科創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事實上,在合肥,這樣的創舉還有很多。

  展望未來,合肥賦予了“科創名城”更高的標杆、更具體的內涵。合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合肥要聚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名城”,勇當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兩個“開路先鋒”。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