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份,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2个月小幅回落。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4%;食品价格上涨4.3%,非食品价格上涨1.9%。
8月份,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从各月价格同比来看,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呈锯齿状波动态势,走势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从各省价格同比来看,31个省市自治区中涨幅最高的是海南省(3.2%),涨幅最低的是河南省(1.8%)。按涨幅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黑龙江省与吉林省、安徽省、湖南省、广东省和青海省并列,位居第14位。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相同,低于辽宁省(2.7%)0.2个百分点。
食品和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拉升作用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4%,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99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3.5%,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09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8个百分点,影响程度占83.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微增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态势明显。
8月份,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中除医疗保健价格同比持平外,其余七类全部上涨,其中涨幅最高的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上涨5.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6个百分点,其他各类价格涨幅从高到低依次为:食品烟酒(4%)、居住(2.1%)、其他用品服务(1.9%)、衣着(1.5%)、生活用品及服务(0.7%)和教育文化娱乐价格(0.5%)。
环比上涨的三大类分别是:衣着(0.9%)、其他用品服务(0.4%)和教育文化娱乐价格(0.2%);环比下降的三大类分别是:交通通信(-1.2%)、食品烟酒(-0.4%)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0.2%);居住和医疗保健价格环比持平。
全球新冠疫情及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年初以来的国际冲突角力进一步加剧了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国内汽柴油、液化石油气、煤炭等能源价格自上年以来整体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带动交通和居住价格同步上涨。
1.2022年8月23日,黑龙江省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89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为每吨10265元,0号车用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为每吨9205元,较2021年8月23日最高零售价格分别上涨20.8%和22.7%。8月份,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上涨20.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8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同比上涨20.7%,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5个百分点;柴油价格同比上涨22.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02个百分点。
2.航空燃油价格大幅上涨,航空公司成本压力加大,并传导至飞机票价格;2022年2月机票燃油附加费恢复征收,历经五次涨价,至8月初首次下调;叠加疫情散发、运力紧张因素影响,8月份飞机票价格同比上涨26.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19个百分点。
3.能源价格波动带动居住价格上涨,8月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个百分点。其中,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上涨21.8%;其他水电燃料价格同比上涨14.6%;煤炭相关下游产品涨价,水泥价格同比上涨9.4%。
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5.0%,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9个百分点。伴随着饲料等养殖成本价格走高、出栏量减少和市场端消费需求回暖,6月中旬开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7月中旬后,政府稳定肉价政策生效,猪肉价格走势有所回落;8月下旬,中秋临近,兼之省内部分地区疫情引发居民“囤肉”消费,猪肉价格再次“抬头”。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畜肉及副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0.8%、食用动物油价格同比上涨11.3%、畜肉制品价格同比上涨3.7%。
去年气候多变对水果种植造成影响,如2021年9月苹果主产区陕西富县、洛川地区受冰雹灾害导致苹果产量下降;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如草甘膦价格从2021年初的每吨2万余元涨至年末的每吨8万元左右,种植成本上升;再次,在疫情多点散发下水果运输时间延长、损耗和物流成本增加;此外,限电政策进一步加大了苹果、梨等需冷库存储的水果品类成本压力。供应减少和成本增加双重施压,苹果等部分品类水果价格持续高位。8月份鲜果价格同比上涨15.8%、瓜果制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共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6个百分点。
去年价格偏高和本年供给增加的共同影响下,8月份淡水鱼、鲜菜价格同比降幅明显。淡水鱼价格同比下降19.1%,向下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0.09个百分点。2021年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淡水鱼供应明显减少、价格大幅攀升,价格涨势持续至当年9月。黑龙江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2022年上半年全省水产品养殖产量同比增长14.7%,淡水鱼供应充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鲜菜价格同比下降9.3%,向下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0.17个百分点。去年同期降雨频繁,省内蔬菜采摘存储难度加大、南方洪涝灾害北菜南运等因素导致鲜菜总体供应不足、价格大幅上涨,而本月整体气候条件有利于鲜菜生产,鲜菜价格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