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雨依然在下。一个多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7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4%的县(市)出现了暴雨天气。从6月2日开始,中央气象台连续41天发布暴雨预警,为2007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时间最长。
那么,今年强降雨有哪些特点?“七下八上”汛期天气趋势怎样?7月14日,在中国气象局2020年汛期专题发布会上,就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专家一一回应。
国家气候中心从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两个指标对今年长江流域强降水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介绍,今年到目前为止,长江流域主雨带降水量为600毫米;从降水范围看,今年的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江地区。
“今年气候极端性主要表现在暴雨过程多,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暴雨强度强的特点。”宋连春说。
原因何在?宋连春表示,首先,今年气候极端性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我国处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近60年的暴雨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暴雨天数每十年增加3.9%。此次长江流域的强降雨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其次,今年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加之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交汇,导致长江流域持续强降水。
“7月15日至1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将有强降雨,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未来10天强降雨维持,叠加效应明显、致灾风险很高,需继续做好当前长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防汛工作。”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说。
自7月15日起,这次强降雨过程的雨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预计四川东北部、安徽西部等地局部雨量达200—300毫米。7月17日—21日,主雨带东段有所北抬,西段仍维持少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据历史资料分析,大洪水80%都集中在“七下八上”这一时期。
王志华说,预计今年“七下八上”期间(7月16日—8月15日),我国降水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空间分布。我国东部主雨带呈现明显阶段性变化特征,7月中旬末,主雨带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降水强度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雨带将北抬至黄淮、华北至东北中南部地区。多雨区主要位于东北大部、华北、黄淮、江汉、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和中北部、东南沿海等地,其中华北东部、黄淮东部、江汉西部、西南地区东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偏多2—5成。内蒙古东北部、江南中西部偏少2—5成。
另外,台风也开始活跃。预计“七下八上”期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3—4个,较常年同期(5个)略偏少,台风活动从7月下旬后期开始活跃。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2—3个,较常年同期(2个)略偏多。台风路径以西北行为主。
根据上述预报预测意见,专家建议,相关部门“七下八上”期间,需加强淮河流域北部、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防汛工作;加强西南地区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和南部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做好华南和东南沿海的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付丽丽)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连续103次发射成功。
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部门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
针对美方近日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8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为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
实验所展示的远距离全光同步技术,为构建复杂的同步光力系统网络奠定了基础,有望在光通信和时钟同步等领域得到应用。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米提供了氮素营养并促进根系生长。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植物营养团队完成,并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研究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PeerJ。
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数十亿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奥秘。
目前的陇原大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牛农机),车间繁忙有序,劳动气氛热火朝天。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见解,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