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老牌中立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芬兰在二战后,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但两者都是“不情愿的中立国家”。在冷战时代,瑞典和苏联之间不乏针锋相对,尤其在波罗的海中的哥特兰岛。这是波罗的海中的一个大岛,里当时还是苏联一部分的拉脱维亚海岸只有100公里出头。苏联潜艇、苏联飞机经常在哥特兰岛周围打擦边球。历史上,瑞典在与俄罗斯的争斗是输家,圣彼得堡就是彼得大帝时代从瑞典手里夺下来的。实际上,现在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在历史上也是瑞典的。
芬兰与苏联的芥蒂就更深了。二战前夜的苏芬战争中,苏军打得很吃力,但最后还是芬兰战败,被迫割让卡累利阿,包括曾经是芬兰第二大城市的维堡(芬兰人称维普里),还有广阔的拉杜加湖西岸和北岸。战后,芬兰因为二战中与纳粹德国为伍,在美苏中保持中立,用购买苏联武器装备表忠心(包括米格-21战斗机、T-55坦克、按许可证制造和改进的AK47突击步枪),还用造船偿还战争赔款,一直到80年代。
但苏联解体后,芬兰就明显地向西方一边倒。战斗机在90年代就换用美国的F-18,以后主战坦克换用二手的德国“豹2A4/6”,步戰換用瑞典的CV9030(換用美制30毫米炮的CV9040),不過還留用了一些BMP-2步戰和MT-LB裝甲車。
芬蘭也是北約“和平夥伴”國,與北約頻繁演習,正式加入是時間和機會問題。烏克蘭戰爭正是提供了這樣的時間和機會。瑞典與北約的合作在作戰層面上沒有芬蘭那麽緊密,但在軍事技術層面上更加緊密。瑞典軍工早就是西方軍工體系的一部分,在作戰上融入北約也是順理成章的。
對于北約來說,瑞典和芬蘭的加入也是十分歡迎。這一下子把北約與俄羅斯的接觸線加倍,從三個方向包圍俄羅斯。挪威本來就與俄羅斯在北極圈內有一段接觸線,但那裏太偏僻了。卡累利阿離聖彼得堡只有170公裏,也就上海人民廣場到杭州西湖的距離。這對俄羅斯的威脅大多了。
烏克蘭戰爭是北約東擴引起的,結果迎來北方的東擴。這肯定對俄羅斯是重挫。在西方,這是“各國自由選擇”的權力(北約支持烏克蘭加入也是同樣的理由)。在俄羅斯這是明目張膽的踐踏俄羅斯安全利益。
現在還不知道俄羅斯會如何反應。入侵應該不會,向俄芬邊境增派部隊也不一定有這個兵力,但如果芬蘭成爲有核的北約的成員,芬蘭就是俄羅斯核武器的合理目標,沿邊境埋設核地雷未必不是選項。既表明決心,又不牽涉多少兵力。荒蕪人煙的北方本來也難以增兵防守。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也只能堅定俄羅斯堅決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心。荒蕪的北方邊境是一個問題,人煙與工業密集的南方就是完全不同的問題了。
在曆史上,芬蘭化是地緣政治中一個特有概念。這是實力壓力下的不情願的中立國。在蘇聯還是超級大國的時候,芬蘭不敢造次。蘇聯瓦解後,芬蘭越來越“肆無忌憚”。現在走出敵對的最後一步。也就是說,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結局或許要重新規劃。紙面的“不尋求加入北約”都不一定能滿足俄羅斯了。但俄羅斯如何能達到滿足,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在最壞情況下,俄羅斯可能甯願把烏克蘭核廢墟化,也不能容許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景。
同时,和俄罗斯在打仗的是乌克兰,最需要北约安全援助的是乌克兰,但当前加入北约最无望的也是乌克兰。芬兰和瑞典一提出,立刻进入快车道,这对乌克兰是极大的侮辱。
所以,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西方“往死里惩罚俄罗斯”的心理,另一方面对欧洲安全是坏消息,也未必实质性地加强瑞典、芬兰的安全。对于瑞典和芬兰来说,加入北约意味着不再可能中立。如果有一天北约决定介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冲突,瑞典和芬兰不再能只是提供物质援助,自己的边境也自动成为战争前线,一切都有可能。
对于俄罗斯,则只有坏消息,没有好消息。现在能做的只有减少坏消息的影响。但这和晚清时一样,北面有蒙古的问题,西北有新疆的问题,西面有新疆的问题,西南有云南-缅甸的问题,东南沿海还有更多的租界、海疆的问题。寸土不让已经不可能了,能做的只有止损。
一段时间以来,北约在琢磨把势力扩大到亚太的问题,这当然是美国的大战略的一部分。北约对中国压力不大,有压力也是很长远的事,一方面不可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也不必神经过敏。但乌克兰战争之后,北约与俄罗斯的矛盾在此激化,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缓解的前景。这还把俄罗斯彻底压到中国这边了。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一直在互相猜疑中发展关系,历史的包袱都无法轻易放下,即使过去20年里,经贸发展也是步履蹒跚。中俄都不愿在贸易中过度增加对于对方的依赖。至今还是有人对大幅度增加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有顾虑,怕过度依赖。
在俄罗斯有欧美市场的时候,中国想依赖都依赖不上。在受到欧美全面制裁的现在,俄罗斯想不依赖中国市场都不行。在地缘战略上也是如此。
当然,时代还可能再变,那时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但不能因为未来有可能如何如何,现在就止步不前。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敞开大门也是有时效的,能源无碳化(至少是碳中和)之后,天然气的需求和重要性也会降低。在此期间,俄罗斯天然气对中国是互益的。
在地缘战略上,中俄更是需要背靠背,这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这样。中国对乌克兰战争持中立立场,但俄罗斯不能倒下,俄罗斯倒下了,下一个就是中国,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俄罗斯有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中国有中国的根本利益,两者并不完全重合,但在当前有很大的重合度。眼光要放远,但视线也必须与脚下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