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8-12-08 21:22

整版探讨:中国经济何以强起来(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础,国有企业能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础,国有企业能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

  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全方位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实现动力转换。动力转换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实现动力转换,就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其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二是推动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推动效率变革,就要效率导向和价值导向,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运营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整体效率提升。三是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提高创新能力,就要重点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勇于于进行管理变革,消除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大力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完善公司治理,构建灵活高效、符合行业特征、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模式。四是提升企业形象。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国有企业应在保障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方面贡献更大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

  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构建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落实企业自主权,完善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优化国有企业整体制度安排,积极落实国有企业分类顶层设计,差异化推进公益类、商业类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公司治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等,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激发国有企业内生活力。继续优化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提高监管效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进一步推进“放管服”,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努力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民营企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很多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一些企业实现了做强做优。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传统产业领域,生产的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也是一些民营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要抓住时代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不仅要革新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要抓住制造业优化升级、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扩大服务业等有利时机,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质量变革和品牌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要。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一是深度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大潮,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发扬企业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三是重视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根本作用,探索利用股权期权等多种激励方式,大力引进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创造和创新潜能。

  健全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基础。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有效运作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完善结构。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健全企业制度,强化决策、科学决策意识,守法经营,在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近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些困难和问题如融资难、融资贵等,仅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有关方面要贯彻落实中央,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制度,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公平竞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充分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应大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严格民营企业的财产权,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