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浙江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陆海联动发展枢纽区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等“四大战略定位”的作用。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微信号公布《浙江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以下称《规划》),明确浙江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陆海联动发展枢纽区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等“四大战略定位”的作用。
《规划》提出,到2020年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率先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到2030年建成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长江经济带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标杆。
就陆海联动发展而言,《规划》强调,到2020年链接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枢纽功能更加突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强化;型经济体制更见成效,中国(浙江)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受访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尽管浙江在地理空间上并不靠近长江,但是和湖北等长江沿海省市相比,浙江的信息经济将成为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拳头产品”。
同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为长江航运做出贡献。目前,舟山江海联运在小洋山综合开发与船型研发上取得明显成绩。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大力建设特色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发展绿色临港产业,突出发展信息经济。
而发展目标中再次强调了信息经济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到2020年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率先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到2030年,建成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长江经济带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标杆。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提出长江经济带作为“产业融合的先行带”,依托完善的产业门类和体系,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庆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江经济带将东部地区和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信息产业是浙江的“拳头产品”,是浙江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部地区最好的贡献。
自国家提出“信息化、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以来,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底,浙江获批全国第一个信息经济示范区。
近日,《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公布,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信息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凸显,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云计算产业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等,在“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此《方案》还提出,要培育20家左右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到2019年,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其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067.6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5.9%,占全省P比重达8.8%,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其他八大万亿产业。
在浙江信息经济的核心地区杭州,信息经济更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22.5%,占P24.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此次《规划》提出的“两核两带三区”为主体的空间发展格局里,杭州都市区作为“两核”之一,重点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受访专家认为,浙江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能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带去经验,当然,对浙江自身而言,要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通过信息经济、“互联网+”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整体上弥补科创方面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