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7-06-13 14:16

张高丽:用机制创新让长江经济带血脉畅通

荡然无存的意思,得意忘形的意思,噩耗的意思,繁衍的意思,风声鹤唳的意思,浮想联翩的意思,格物致知的意思,根深蒂固的意思

  中央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总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讨论《长江经济带生态规划》等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为加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中央于2014年成立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张高丽担任组长。2014年以来,领导小组已先后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多次工作会议和座谈会,从做好顶层设计上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

  本次会议强调了2016年1月习总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即“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共抓大,不搞大开发”。张高丽指出,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和修复长江生态摆在首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此次讲话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第二,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在生态文明、产业优化、新型城镇化等六大领域中,关键要进行体制机制的。

  按国家“十三五”规划,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应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三大城市群的辐射带能,将其打造为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011-2015年,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3.44%、43.66%、43.93%、44.21%、44.29%,呈现稳中上升的态势,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具备现实意义。抓住了长江经济带,相当于抓住了中国经济的“牛鼻子”。

  其中,在生态优先、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强化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城市群建设和加强区域合作互动上,各地均保持高度一致;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定位、产业发展侧重面上,都结合各自省市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诸多措施。

  张高丽强调,要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切实和改善水,集约高效永续利用好长江水资源,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使长江经济带发展建立在可承载、生态受的基础上。

  作为处于“压倒性”的长江生态,沿江11省市都出台了专门性政策 。其中,湖北省2017年1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将其上升到地方性法规层面。与此同时,湖北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和绿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从各地对生态优先的贯彻可以看出,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具体实施和管理办法等,以“建章立制”方式,为生态提供制度保障,是主要的方式。

  其次,各地均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先导引领长江生态工作。在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门联合公布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名单中,涉及长江经济带的目前共有102个。从实施看,江苏、湖南、重庆、云南、贵州等开展了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在全国层面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同时,沿江11省市均实施了重点工程和行动计划,以此作为强化生态的抓手,如重庆的“蓝天、碧水、、绿地、田园”等“五大行动”,以及“七南”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为推动区域协作形成生态合力,长江沿岸27个城市达成了《长江流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而长三角地区与八部委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研究联防联控政策。这些纵向与横向的协作机制都在积极发挥作用,探索设立区域性资源交易平台、组建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等。

  张高丽指出,要努力提升型经济水平,加强与“一带一”建设衔接,深化长江大通关体制,构建长江经济带对外新格局。要突破区域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区域互动合作机制,让长江经济带的血脉“畅通”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活跃”起来。

  智库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研究员王佳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沿江11省市对各自的定位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贯彻实施意见中,都不约而同地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各自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中的定位,“总体上,体现在国际、全国和区域层面。”

  在国际层面上,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江苏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层面,江苏、江西、湖北都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区域层面,湖北提出打造长江中游核心增长极,重庆提出大力提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科教和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功能。

  王佳宁认为,定位虽有所不同,但成为“增长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则是共性,这与长江经济带带动中国经济成长的目标是一致的。

  不过,从沿江11省市的定位看,呈现多个维度,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建设、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上都有各自的定位和表述,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而在对外和区域合作方面,上海作为龙头瞄准的是国际,发挥长江下游中心城市经济协作平台作用,江苏打造“长江流域内外合作先导区”,安徽强调“内陆对外的新高地”,江西侧重“内陆沿江合作的新高地”,湖北重点是“内陆合作新高地”,湖南则提出“内陆引领区”的定位。

  可见,除江浙沪外,其余地区都提出着力建设内陆型经济高地,主要抓手在于利用“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自贸区”为引领示范,推动和探索内陆;在长江上游,则以云南为核心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重庆、长江上游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对外提供了新窗口和平台。

  多位受访学者指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合作推进效果明显,今后还需要形成政策合力,切实推进规划与政策落地。对涉及生态的政策提交省级审议后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提高政策效力。

  沿江11省市在现阶段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级别不同的各种“试验区”,既有承担综合试验任务的试验区,又有功能相对单一的试验区,以及数量众多的省级、市级试点地区等,都被赋予了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深化、先行先试的任务。

  多位受访学者认为,经过3年的创新,诸多试点地区都取得了成效,需要及时经验总结归纳,要在合适的区域甚至全国进行推广,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效应。(编辑:何苗。如有意见或请联系:;)

  凡来源为21经济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所有。未经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书面授权,任何、网站以及微信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版权声明页。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90432号 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2126号粤ICP备12028593号 内容索引粤公网安备 579号

  21经济网是21世纪经济报户网站,主打财经新闻,是21世纪经济报道原创新闻最重要的展现平台。同时有机整合客户端最深度策划、抢鲜报及快报最新资讯,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阅读。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