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于海洋,以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正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近年来,我国海洋传统产业深度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新兴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日前在位于青岛海西湾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内看到,由海油工程承建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主体设备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是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凭借过硬的技术支撑,一季度海油工程完成工业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38.3%。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依托于海洋,以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正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地下水分布区域80%为苦咸水。硬度高、碱度高、含氟高、含盐量超标,苦咸水问题曾长期困扰当地居民。2015年底,应用于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在新疆沙漠腹地试验成功,当地约6000人从此告别了苦咸水。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100.88万吨/日。“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艺装备和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系统制水能耗、运行成本等关键技术指标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表示。
蒸蒸日上的海水淡化项目仅是我国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重点监测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2%、14.9%。
物质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以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例,2016年全国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4.2%。海洋生物医药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培养系统回收成功,为深海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新平台,在良好的发展下,海洋生物医药业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海洋新兴产业去年整体增速超过12%,高于同期海洋经济增速约5个百分点,实现了规模化增长。”张占海说。
依托于海洋,以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正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近年来,我国海洋传统产业深度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新兴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增长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