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党理政的制度性安排,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要回顾总结当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来年经济工作,蕴含其中的会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历程的重要标记。这一发展历程就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过程。党的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习同志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夯实了我们党理政的经济学基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
2014年7月,习同志在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提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的战略高度,集中探讨了“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理政的重大问题。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从“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的高度,提出“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原则到“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发展目的,从“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旨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的供给侧结构性,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同志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以来,习同志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原则作出多方面论述:从战略目标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全面深化上,提出“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理政全局上,提出“要靠通过不断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指明了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方向。
2012年,党的召开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不”。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再次强调,“要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是贯穿于党的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事关理政的重要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根基的经济。习同志从理政的高度,提出两个要讲“、两点论”的问题:一是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问题上,要“、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二是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这个问题上“要讲、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这两个要讲“、两点论”的问题,是理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黄金平衡点”既阐明了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的关系,又可用于阐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的关系。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在阐释供给侧结构性的主要思时指出,“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供给和需求作为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有着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说到供给和需求,那么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的总和,需求等于这同一种商品买者或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总和。而且,这两个总和是作为两个统一体,两个集合力量来互相发生作用的。”从全面把握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及其结合上探讨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的内涵。
发展问题是党的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强调:“必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必须全面深化,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注重永续发展”等,提出“推进丝绸之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等举措以及“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等思想。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同志提出“推动全面创新”的思想以及“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的要求,并提出“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这些论断和要动记录了习同志对新发展的探索过程,深刻体现了新发展在我们党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在2015年制定“十三五”规划时,习同志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他指出:“发展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以新发展为主导思想和指导方针,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之“固然”“所以然”。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进一步提出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凸显了新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和统领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在发展问题上实现了认识。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习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提出的要求。党的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呈现于中国社会的经济事实和当今世界经济变化为基础和根据,提出办好中国事情、解决好中国问题的理论和对策,丰富和发展了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对这一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的和提炼。
习同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重大原则,在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思想: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这个根本立场。二是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的制度性,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重要。三是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习同志提出并新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问题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思想: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切实完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三是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四是对外基本国策,提高型经济水平。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型经济,以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大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文艺工作者不要一味地只是停留在总觉得“别人家的好”的层面,而是要立足本土,充分开发那些具有潜力的文化IP,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详细】
希望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能够看到更多人在书房、茶馆、公园等各种场合,安静地、幸福地阅读,空气中弥漫着纸质书微香的味道。【详细】
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的领导下,以经济创新转型发展为引领,深化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详细】
辉煌的民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一直引领中华文化生气勃勃地发展,正因为有此,我们才有理由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