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6月3日讯(记者 张艳玲)逆全球化现象是全球化进程逆转还是微调?中国应如何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3日在表示,全球化是有边界的,有上涨期和下行期。今天的逆全球化本质是全球化下行期或周期性缓冲期的表现,是全球化周期的一个阶段。
当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第五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在举行。论坛主题是“逆全球化现象辨析:全球化进程的逆转还是微调”。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反复,主要国家对于全球化发展趋势出现分歧,逆全球化在全球涌动。
“所有事情不是朝一个方向线性变化,经济永远摆脱不了它的周期现象,全球化也是如此。”他认为,全球化是有边界的,有上涨期和下行期,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周期性变化,今天的逆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化的下行期或全球化周期性过渡缓冲期的表现,是属于全球化周期变化的一个阶段。
“目前,我们是否正站在全球复苏和技术进步新起点上,要看技术周期是否进入新阶段,利益分配协调是否完成,提供全球公共品机制是否得到性创新,国际博弈方式是否超过1914年前。”
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和发展要契合世界经济发展的,适应世界经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加强对规律性、趋势性的研究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