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去年7月30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经济形势仅仅过去8个月,常委会提出的目标一步步实现:从2016年上半年的3.4%到前三季度的4.0%,再到年底的4.5%,及至今年一季度的6.1%,P增速连上“三个台阶”,呈现“一季好于一季”的发展态势;2016年下半年经济明显好于上半年,为2017年好于2016年奠定了基础。
综合研判,山西经济已经走出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全省经济稳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好的态势进一步扩大,转的动能进一步集聚,为接近全国经济增长态势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6.1% 说明——省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带领山西经济走出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是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在山西的成功实践
支撑山西省一季度经济向好的因素,从指标上看,得益于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大商品价格上涨。从根源上看,则是我省落实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不断推进转型发展的结果。
煤炭经济畸重的山西在转型发展的道上,做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但收效甚微。尤其是这轮经济下滑,让山西有了切肤之痛。
以来,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同志为核心的总揽全局,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科学判断形势,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经济拨云扫雾,稳步前行。
特别是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让迷茫的山西明确了方向。山西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贯彻不走样、执行不打折、狠抓落实不懈怠,进一步提高执行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在全国率先启动供给侧结构性,先后出台和实施了包括工业提质增效“20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4条”在内的16个类制度性文件,涉及转型综改、煤炭电力、生态环保等领域,以新发展为山西确立方位、引领方向,以新发展思想为山西标明径、擘画远景。
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中,山西既担当煤炭大省对全国的责任,又将此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整体谋划,强力推进。去年压减煤炭产量1.4亿吨、占全国39.1%,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首位,不仅促进了全国煤炭供求关系平衡,使煤炭价格回升到合理区间,而且有力促进了山西煤炭经济改善向好和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全省煤炭行业结束了连续26个月亏损局面,PPI扭转了连续54个月的下行,全省P增幅逐季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山西省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发生了积极变化,转型升级效应进一步,新动能进一步集聚。一季度非传统产业(除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外)增加值同比增长6.7%,较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速,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4.9%,高于全省水平9.1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10.9%。
山西省经济走出两年半最困难时期。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在思想上上行动上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以习总系列重要讲话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就能战胜前进道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
6.1% 说明——省委省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对全省经济形势研判是准确的,决策部署是及时有力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关键时刻,省委提出“一个、两手硬”重大思和要求,加强和改进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并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研判,及时作出决策部署。
针对经济下行的困难局面,省委、省定期研究经济工作,分析解决全省重大经济问题,确保全省经济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去年7月3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着眼全国发展大势和山西发展历程,准确把握山西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特征:经济增长低位企稳、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新旧动能转换胶着,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民生刚性需求加大,财障能力减弱;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风险隐患也在积累。强调要“一个、两手硬”重大思和要求,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全力巩固经济低位企稳回升态势,争取经济逐步好转,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为2017年进一步好转奠定基础。
去年年底,山西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保持定力、持续用力,跳出以往“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彻底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走出一条资源型省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观大势、谋全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煤炭走势、民企态势、趋势”上廓清、凝聚共识,全力以赴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
省委远瞩,科学决策之后,就需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和作风抓好落实,把各项目标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实成效。为此,省委、省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去年11月,省建立了“13710”工作制度,实现了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的建档立卡、实时跟进、动态、催办督办和省、市、省直部门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优化政务,提高工作效能效率,确保国务院和省委省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去年9月份,我省历时两个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解决问题8000多个。今年4月,省市县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建立了服务长效机制,干部入企实现了常态化。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工业经济增速稳步回升,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这一积极信号,显示出实体经济渐入上行区间。
“山西发展相对滞后,但决不能落后”。为从根本上改变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的经济结构,2月9日,山西省启动了新一轮国企国资。2月25日,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引擎,山西转型综合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3月下旬,省委常委会确立今年6个方面40项事项,省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各自认领、合力攻坚,当好山西和发展的“施工队长”。当下,山西拉开了新一轮的大幕。
省委、省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喷灌”“滴灌”,精准发力,润物无声,效果一步步得到印证。全省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标志性、转折性、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稳步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
6.1% 说明——山西省着力构建良好生态,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奋勇争先、担当作为的,形成了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局面
3月16日,山西省在京召开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启动大会,18个项目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省山西商会执行会长段美龙说,山西的风清气正和超前政策最有吸引力,我们的会员正在考察回乡建设晋商工业园。谁能想到,昔日“塌方式”的山西,现在的新名片竟然是“良好生态”。然而,这是事实。
去年9月省委召开全面构建良好生态推进会,打好正风肃纪反腐组合拳。去年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1115人,全省涉纪举报量比2015年初下降70.4%。今年3月30日,山西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运行,作为全国监察体制试点省,山西省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我省把严肃生活体现到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全省生态的绿水青山日益清晰。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事情干得好不好,与领导干部的心气、干劲密不可分。在去年的四级换届中,我省“不廉洁的干部不能用,不干事的干部也不能用”,严格筛选万名干部充实新班子,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92人,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响亮提出: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党代会后,省委先后下发了《山西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试行)》《山西省支持干部创新合理容错办法(试行)》,从上、上、物质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对积极干事创业、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旗帜鲜明褒,对大胆创新的干部予以支持和。现在,想干愿干积极干的“底气”更足,敢作敢为敢干事的“腰杆”更硬——敢于担当,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用人导向正,风气好,正价值回归、正能量上扬,干部找回了“初心”,内生动力爆发。围绕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全省干部只争朝夕抓发展、凝心聚力解难题。投资22亿元的孝义“王老吉”,是红枣、核桃、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就地的龙头项目,去年9月入驻,今年1月18日,第一批产品下线天。
如今,哪里有困难、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全省形成了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奋发有为,各级领导干部朝气蓬勃、凝心聚力,广大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干事创业的大好局面。从雁门关外到吕梁山上,从河东大地到漳河两岸,三晋大地呈现出一派干事创业、奋力拼搏的亮丽景象。
闻鸡起舞,登高望远。当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步入合理区间的重要节点,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力阶段,处于全面走向“大治”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振兴崛起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