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7-03-18 13:27

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3)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强化。“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实施。低碳省市、城(镇)、园区、社区等试点示范有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发布实施。气候变化南南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强化。“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实施。低碳省市、城(镇)、园区、社区等试点示范有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发布实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快推进,“十百千”项目启动实施。首批签署和较早批准《巴黎协定》,创新性推动实现中美元首出席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为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作出历史性贡献。建设性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马拉喀什会议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社会政策托底,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发布实施,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印发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2个省(区、市)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年24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金融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以工代赈等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深化。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落地,对川陕等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支持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面临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是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6.5%左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7.4%、93.4%和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财政补助达到45元,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实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到2.31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增长到1.53人。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全面两孩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各省(区、市)均已出台本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基础性制度出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再创佳绩。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等运动加快发展。

  四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发挥企券直接融资作用,支持棚户区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2016年,完成棚户区住房600多万套,农村危房380多万户。

  从计划指标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反映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进一步改善,总的完成情况是好的。

  19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43个预期性指标中,38个指标运行情况符合或高于预期,第一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额、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个指标运行值与预期值存在差距。需要说明的是,预期性指标的计划目标不是指令性的,也不是预测值,而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体现预期和政策导向,实际运行情况可能高于预期目标,也可能低于预期目标。部分指标运行值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针对农产品阶段性供大于求、库存高企、价格低迷的形势,主动推进种养结构调整,部分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回落,因此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略低于预期目标。二是受市场需求偏弱、投资回报下降、企业信心不强等因素综合影响,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下行压力较大,加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跌持续时间和幅度超出预期,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于预期目标。三是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需求疲软、针对我国的主义加剧等影响,货物贸易进出口虽回稳向好,但仍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四是为供给侧结构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在对实体经济提供足够支持的同时,货币供应切实体现了不搞“大水漫灌”和去杠杆、防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的要求,因此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低于预期目标。五是从收入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导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于预期目标。

  总之,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走界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生态有所好转,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地认识到,世界经济仍然在深度调整,复苏动力不足,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国际投资和贸易低迷,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供给体系产能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随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相对下降,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新变化。二是有效需求增长乏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低。经济下行对就业、收入、消费的滞后影响开始。国际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三是部分区域、行业、企业困难较大。一些资源型和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地区,下行压力和发展困难较大。部分行业分化调整的影响,可能沿产业链传导。受市场偏紧和经营成本较高双重挤压,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亏损面较大。四是部分领域风险仍在积累。一些地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控金融风险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仍面临结构性高房价、高库存双重挑战。五是大气雾霾等问题仍然突出。多频次、广区域、长时间、重浓度的雾霾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和民生等领域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准确分析研判国内外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更加有效应对。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