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7-03-10 14:14

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五

英文电影观后感,余世维讲座观后感,阅兵观后感600字,2012世界末日观后感,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今年,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和挑战增多,因此,要增强内生动力和培育新的国际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的2017年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与“进”相互促进,以“稳”为基础,把准“进”的重点方向,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率的增长,提高要素生产率。

  第一,聚焦振兴和提升实体经济。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要多策并举,鼓励和支持实体经济。

  第二,居民消费潜能,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侧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以消费为主,但存在传统消费增长乏力,新型消费不稳,高档消费外流的倾向。消费升级是重要的增长动力,因此,要加强需求侧政策,消除制约需求的体制障碍,巩固和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和升级。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完善消费市场秩序。

  第三,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新驱动主要是人才驱动,要建立多层次人才政策,激发科研人员、企业家、管理人员、技能工人等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和创新进入市场的通道,加强知识产权,完善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措施,使企业创新能够在市场上获利。改进市场准入规则和管理体系,建立包容失败和允许试错的管理体制,形成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成长空间。

  实现上述“进”的重点,还要靠内生动力,应围绕振兴和提升实体经济,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相关措施的细化和落实。

  今年经济走势或将前高后低

  梁海明丝智谷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预计今年P增速为6.5%左右,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走势或将出现前高后低。总体的宏观政策以稳汇率、稳增长、稳物价和防风险为主导,或有降准的可能性。

  今年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压力还有但不大,预计贬值3%或以上,主要是在资本管制趋严下,资金外流漏洞已开始补上。“811汇改”后,人民币逾10%的贬值,已了部分贬值压力。

  今年一线城市楼价有很大的可能继续上涨,但涨幅减小;二三城市楼价则稳中有升。中央将继续去库存,持续推行楼市调控政策,并扩展到其他二三线楼市过热的城市。

  进一步推进能源

  林伯强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市场化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既有的复杂性,也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将会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从能源体制来说,打破产业链一体化垄断是价格市场化的基本要求,“管住中间”针对能源的自然垄断,“放开两头”可以在技术和资本门槛要求相对比较低的环节为民营资本提供投资机会,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是能源价格由市场决定的基本条件,因此需要体制支持价格。

  从价格机制来说,以往能源价格的确定和调整常常是权衡政策目标和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对价格的行政干预可能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这使“混合”的民营资本面临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民营资本“混合”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价格支持体制。

  现阶段能源供大于求和低能源价格有益于能源。在能源体制的同时,的能源管理职能也需要作相应转变。需要研究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管理体制,在强化能源监管的同时,如果有必要干预能源市场,则尽可能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干预。在逐步放开能源计划约束的同时,需要加强能源行业战略规划。任何能源都必须将能源行业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作为大前提,这个是能源管理职能的关键所在。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

  刘立峰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

  稳增长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必须发挥好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但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的大背景下,面对经济中两难甚至多难问题,投资需要权衡的因素更加繁多、复杂。200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滑,按照这一趋势,今年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探。

  在经济持续下行阶段,反周期的投资扩张政策十分重要。未来一段时期应更重视财政政策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加中央债务融资用于公共投资的规模,加大国债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市场化的地方债发行机制,形成稳定、规范的地方建设性融资渠道。

  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民间投资困境是周期下行、结构转型、动力转换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民企和发展的制度有恶化的迹象,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为民企创造发展空间,改善民间投资的发展。

  我国新动能培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无法弥补旧动能弱化带来的缺口。新旧动能的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加快这一进程。

  经济增长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较大

  刘满平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仍较大,新经济动能快速成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工业领域存在补库存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加快推进下,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可期。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过程中,今年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去产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价格波动的矛盾。二是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一方面确实有利于消化库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上涨,而且还推动大量投资性货币进入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预期上涨可能性更大的低库存地区,而原本库存集中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展缓慢。三是“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间本身存在一些不协调甚至冲突。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化之年,首先要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是一项长期性、攻坚性任务的,不能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也不能因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或者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增多而放缓推进步伐。其次,短期内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推进:一是转变政绩考核体系,推进简政放权,通过转型优化供给结构。二是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推进要素的价格体制,矫正要素价格扭曲政策。四是推进垄断领域以及国有企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激活民间投资是纲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做好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经济工作,激活民间投资是纲,这既有利于“稳”也有利于“进”。

  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矛盾和挑战也不容忽视,最突出的就是民间投资仍然没有明显回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激活民间投资有利于“稳住”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态势,有利于稳定就业,巩固减贫等。

  激活民间投资还有利于“进”。“进”最主要的体现是产业和技术的转型升级,而这离不开物质资本投资,因此要让活跃的民间资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地物化新的技术和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提升传统产业。

  激活民间投资,一方面会扩大当期总需求,但同时会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供给。这种意义上的民间投资会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的规模。当然,激活民间投资,并不意味着放松生态环保要求、不加选择地发放信贷、增加土地供应,这方面的要求只能更加严格。

  激活民间投资,必须给民间主体的投资行为以安全性,让民间主体“愿意投资”。近期要只争朝夕,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短期内有一些实质性进展,给民间投资主体以明确的信号。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房地产行业亟须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刘卫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无论是对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还是纾解民生住房难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都至关重要。在近期一系列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降温苗头,许多城市的新建住房价格同比涨幅收窄,二手房的议价空间在扩大。预计随着这些政策效应的持续发酵,今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都将双双显著回落。

  但从供给侧结构性的角度来看,仅仅关注短期调控政策效应还远远不够,要想让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还须建立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当前,房地产领域的重点是抓住现在房地产调控初现成效的有利时机,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尤其要从金融、土地、税收三大方面发力,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在金融方面,要做到“疏堵结合”,一方面要管好房地产信贷闸门,投资投机需求,堵住违规资金通过一些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减少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降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信贷成本。

  在税收方面,要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税收体系,降低合理的住房换购成本,提高炒房成本,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

  土地是调节房地产供求关系的又一重要工具,对于热点城市不仅要人地挂钩,更要着眼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统一,加快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功能疏解、升级、,真正做到产城一体,从根子上缓解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

  基础性将取得重大突破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预计今年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将是稳中求进,P增速为6.5%7%,CPI涨幅为2.1%3%。

  首先,经过2016年的稳增长,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好的缓中趋稳态势。其次,今年经济有稳定的基础,表现为供求关系改善,先行参数反弹强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一些新动能和新业态表现好于预期。

  今年中国经济运行仍会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首先是债务严峻的问题。债务的可持续性会影响今年经济增长态势,影响新旧动力转换速度,影响国民资产质量。其次,供给侧结构性全面升级,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再次,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很多具体举措,如果没有很好的“抓手”,振兴很困难。最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美联储加息等外部风险,也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的经济工作将稳中求进上升为方,一些基础性将会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将会取得明显成效。只要深化,不断制度红利,相信中国经济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终实现全面起飞。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