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7-02-28 15:55

日本经济“增量”难掩风险

悠然自得的意思,有始有终的意思,凿壁偷光的意思,支离破碎的意思,趾高气扬的意思,矫情的意思,暗无天日的意思,懊悔的意思是什么

  近日,日本公布的2016年经济数字确实有些靓丽抢眼:日本名义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突破537万亿日元(约合6.1万亿美元),首次刷新1997年以来的历史纪录。不仅如此,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实现1.0%、名义经济增长率达到1.3%,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日本经济已经悄然复苏?其实,日本经济大幅“提振”的奥秘在于联合国的新规。去年12月,日本宣布正式引合国新版标准编制国民账户,统计结果因此大为改观:2015年日本经济总量从500万亿日元变成532万亿日元,陡增6.4%。不仅如此,新规还成为“安倍经济学”的有力支撑:2013至2015年度,日本名义P增长率平均被推高约0.7个百分点,分别从原来1.7%、1.5%和2.3%调整为2.6%、2.1%和2.8%,距离3%的增长目标仅咫尺之遥。

  “研发资本化”是联合国新规统计的突出特征。此前,研发、专利、版权等相关支出均被纳入投资范畴,并未被计入P统计中。日本研发规模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P中占比始终在3%左右,特别是日本民间企业,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00年后投入的研发资金总量累计突破10万亿日元。在2015年32万亿日元的P“增量”中,研发资本化规模占19.2万亿,贡献率超过六成。

  统计标准的变化,并不代表日本经济真的迎来转机。尽管失业率下降、大企业盈利等利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日本经济,但摆脱通缩仍遥遥无期,相反,成效与动力开始消退,阻力和风险不断上升。

  首先,自律性经济增长渐远,金融风险增加。以宽松终结长期通缩、让日本经济步入自律性增长之,是“安倍经济学”的设计初衷。如今,日本基础货币投放量已从2013年的132万亿日元攀升至432万亿,对P之比突破了80%,但其核心通胀率仍不足1%,远低于2%的目标。无奈之下,日本央行又导入负利率政策,所谓“收益率曲线控制”的金融冒险。日本随后又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使债务余额再度冲高至1066万亿,金融风险一触即发。

  其次,外部风险加大,经济运行脆弱性凸显。内需长期疲弱,令日本经济对外部市场产生严重依赖。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早已突破24%,日本企业海外销售占比也接近60%,形成1/4生产在国外、六成销售靠海外的格局,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或对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进程造成巨大冲击。

  第三,举步维艰,经济结构转型困难重重。无禁区,安倍曾誓言从农业、医疗、能源和就业等四大领域着手,推行结构、实现经济转型。然四年来并无实质进展,财政重建计划也因两度推迟消费增税而几近破产。

  总之,就统计数据看,日本经济虽现局部改观,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甚至有爆发金融风险之虞。(张玉来)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