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旅美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分析师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仍然和四十年前一样,建立在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之上。新一轮美元升值周期大约始于2011年底,一直持续至今。美联储于去年12月再次加息,多重因素会导致诸多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和企务风险加大,今年将会是国际资本流动的转折点。[全文]
汪涛数码视讯全球投资总裁,《纯电动车世界》
2016年9月,乘用车市场继续呈良好表现,环比增长25.95%,同比增长28.94%。这样的数据非常亮眼,值得肯定,同时P增长率也“趋稳”。两个还算不错的消息叠在一起,它们是否有某种关联呢?[全文]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国外智库、及一些敌对时常出一些崩溃论、停滞论与论的声音,通过微信、微博等新方式干扰国内社会的情绪,转移了对经济转暖积极面的注意力,变相提升了社会的经济悲观主义预期,也间接助推了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中期压力。[全文]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在当今世界,波及到每个经济体的全球性“增长陷阱”正在变得日益严峻,这就是金融危机深层化发展带来的复苏乏力,并且在2016年进入了更严峻的新阶段。造成每一个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原因,最多的是“输入型”经济风险,比如国际金融危机、战乱、金融制裁、他国经济不稳定。[全文]
国家统计局
今天公布的《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同比增长7.4%,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全文]
旺财财经观察者
12月内地从进口暴增64.5%,但统计的数据是,向内地出口仅增0.9%;12月内地对出口高达460亿美元,但按的统计,从内地进口仅为237亿美元。理论上,不论是进出口额还是增长率,和内地的统计数据都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差这么多?[全文]
陈凯丰纽约金融论坛(NYFF)联席发起人,某宏观对冲基金合伙人和首席投资官
按照危机由边缘向中心,由债券向股市发展的历史模式,笔者认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将会在一年左右发生。经济周期是社会规律,必然会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如何应对这个危机?我个人认为可以聚焦在三点:美元,美国国债,美股。[全文]
中国国家新闻通讯社
“压机市场回暖!起重机开机率复苏!水泥搅拌站施工率还在下行……”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数据中心的巨大屏幕上,混凝土、挖掘、吊装、面、港口、桩工等20余万台工程机械的大数据实时铺展出来,一张实时反映经济活力的指数地图震撼跃然眼前。[全文]
保罗·梅森英国Channel4News财经编辑
尽管泡沫破灭的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大还不在这里。最的,其实是经济风险正在与地缘日益纠结缠绕在一起,直至成为一个谁也解不开的死结。只有睁眼瞎程度可以和2008年前的经济学家们相提并论的家才会忽视,甚至这一。[全文]
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
过去有句话讲,美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这句话依然正确,只是现在还要加一句: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世界已经没有大型经济体准备且愿意让放贷和支出全速增长了。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需求可能会更加疲软。政策、思考事情都必须适应这一现实。[全文]
华云产经观察者
二季度P增速7%,对股市会有何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缩。二季度有明显改善,虽然还处在通缩区间,但已经开始触底回升。工业用电量从5月份的下降0.6%转为增长0.7%,显示工业领域面临的下行压力稍有缓解。[全文]
刘世锦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前我们经济的那个“底”还是没有探着。我们做过测算,这个底大概在6%-7%之间,而且会在今明两年触到。今年定的增长目标是7%,我想经过努力以后,我们应该还是能够比较接近或者争取能够达到的,中国经济反转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全文]
陈默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助理
7%的增长率有什么好担心的?看看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可以今年9%,明年就来个负增长率。他们更需要担心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人的教育投入大,效率高。我们投资一直很高,每年培养百万工程师,一定能实现产业升级。[全文]
皮凯蒂法国经济学家,《21世纪资本论》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趋同现象是否会在中国赶上高收入国家之前止步。我想无人能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本人的观点是要使趋同持续,经济体制就需朝着更加透明、的方向前进。[全文]
鲁宁资深人
众人只知“融资难”与“融资贵”,实则商业银行也有着外人很难想像的“放贷难”。若深究造成这种窘况之深因,主要是眼下仍处于“去过剩”爬坡阶段的实体经济“虚胖不受补”。如此之下,流动性越多,在国内大金融体系内“封闭式空转”的资金越甚。[全文]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断档失速”、“增长极限”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但2015年春节境内游、出境游人数再创新高。1月中国进出口额下降,但天津、厦门、上海等港口一片繁荣。绝大多数中国人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这都是中国经济增长永不枯竭的动力。[全文]
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央行降准的理由当然充分。但这一举措与央行近期货币政策操作思并不连贯,显得有些突兀。从去年11月降息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势就显得相当“中性”,了资金价格的明显攀升。[全文]
张捷中国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交易学中心主任
有人说中国的这次牛市不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恐怕他们还没有读懂数据背后的内容,没有把高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真正主力的操盘手都是懂得的,只是他们不说而已。[全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从事国际贸易
我们应当在更大的区间内审视“五年规划”的目标,回顾过去十五年的国务院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我们实际上有两个增速目标:底限目标与努力目标。如果把“新常态”当作万能挡箭牌,恐怕增速将很快跌穿“新常态”的正常区间。[全文]
每个人都如一叶扁舟在经济大潮中沉浮,但很多人却“身在此山中”,看不清海量数据背后的名堂。各类指数、系数正是经济的晴雨表,助人们拨开,但有时对某些指数误读、偏信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得出“中国崩溃”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