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困难已是有目共睹。近日,庆后、曹德旺、董明珠等著名企业家纷纷吐槽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而马云一句“不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更是意味深长。
在我们身边,每天上演着企业资不抵债无奈关张的悲剧,也有一些企业家不惧经济寒冬,逆市增长,他们是历届“影响济南”经济人物,是实体经济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记者采访到其中三位,听他们讲述“御寒”。
“国产替代进口,基础软件的大机遇”
——景新海,2011“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
25年前,海外学成归来的景新海创办了山东第一家软件企业——中创软件。25年来中创软件在软件领域精耕细作,且每年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
作为国家“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基础软件课题牵头单位,中创软件是中间件的国家标准制定者。“以国产基础软件替代进口软件是大势所趋,是我们巨大的商机,因为我们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替代进口,部分指标优于进口。”现年67岁的中创软件董事长景新海说。在南方电网的招标采购中,中创安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产品在与甲骨文竞争中胜出。在国家金税三期工程中,中创业务流程管理中间件产品击败甲骨文、IBM等国际厂商同类产品,成为全国国税领域统一的工作流中间件产品。
“产能过剩时,高品质者脱颖而出”
——赵显华,2013“影响济南”年度实业精英
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大量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装备的机床厂,日子都不好过了。山东华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它的上千家生产零部件客户恰好相反,等候拉货的车要在厂门口排队,而且是先付款后拉货。
13年前,华云机电董事长赵显华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金属加工工艺,并把它命名为“豪克能”,随着这项工艺越来越多地用于制造业,当时他树立的“帮助中国企业制造世界一流产品”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谈到市场机遇,别人眼中的“危”恰恰是赵显华的“机”,他分析:“现在经济增速、市场需求下滑,大家的产品都不好卖了,如果你能够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自然可以提高竞争力,脱颖而出。”“抓住雾霾商机,吸纳全球环保技术”
——杨东廷,2015“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
在不少实体企业感慨生意难做、客户难找时,鲁电集团2016年销售收入比2015年翻了一番。在董事长杨东廷眼里,由于环保欠账太多,雾霾不断加重,商机无处不在。
杨东廷的主业原本是生产销售节电设备,自从2014年山东节能减排科学展览馆开张,主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他的话说,“苏宁不生产家电,但可以满足用户的任何家电需求。这个展览馆就是节能环保业的苏宁,是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集散地,用能单位可以在这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对于一家以节能环保为的企业来说,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生意和订单的。鲁电集团与知名央企、特大型清洁能源企业中广核成立合资公司,在济南推进燃煤锅炉能源替代,已经初见成效。近日,鲁电又与单县签订总投资额15亿元的协议,针对单县供暖缺口大、供暖分散的特点,打包区域能源站建设。(王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