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6-12-24 15:00

哈佛、麻省两教授分享今年诺贝尔经济学

生命流泪的样子读后感,十八大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水浒传读后感1000,汤姆索亚读后感

  时间10日17时45分,皇家科学院揭晓了201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来自美国两所高校的教授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分享这一殊荣,将他们引领至领台的是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

  “我凌晨4点40分就醒了,然后就想,现在还没有通知,今年的得者可能不会是我了。但是很幸运,我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奥利弗哈特在得知获后说,“我的第一反应是拥抱我的妻子,叫醒小儿子,然后开始和我的获伙伴聊天。”他的伙伴本特霍尔姆斯特伦则说,感到很幸运并且充满感激。

  哈特出生于英国伦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而霍尔姆斯特伦出生于,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评选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两名获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很有价值。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内,他们将这一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从破产立法到体制,他们对契约安排最优化的分析为许多领域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分析说,市场因普遍存在着委托代理的问题,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契约理论用来了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这个理论对解释金融危机的本质和目前经济疲弱不振的原因也意义重大,而且它暗示风险问题不解决的话,宏观政策就会无效。

  孙立坚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由于市场分工存在不同,大家对项目了解存在壁垒、信息不对称,在此背景下,契约理论被提出。“老百姓自己寻找投资项目有交易成本,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后,每个人都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无法了解今天我的钱到底给哪个项目好,所以要把钱交给懂行的机构,来实现用老百姓的储蓄去刺激投资、就业增长的目的。这就产生了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