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银行入场消费金融拼杀3万亿市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继续扩容。11月29日晚间,江苏银行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同意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中国经营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继续扩容。11月29日晚间,江苏银行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同意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此前11月25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银监会批复,同意筹建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诚消费金融”).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金融将超过3万亿元水平。当前包括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互联网公司等各机构纷纷进军消费金融领域,争相布局消费金融并快速发力,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市场扩容
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扩张提速。11月29日晚间,在A股挂牌上市近4个月的江苏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授权高级管理层在方案总体框架内,按照监管要求全权负责申请及筹建的具体工作。
此前几天的11月25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显示该行设立的尚诚消费金融已获批复筹建,注册资本10亿元,除了上海银行外,发起方还包括携程旅游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远益信投资有限公司、无锡长盈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其中,上海银行出资金额为3.8亿元,持股比例为38.0%。
“银行希望自己的业务能够覆盖更多群体,结合自身传统金融业务做增值,比如跟携程合作,有可能就会推出旅游类信贷等等。”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称。
据了解,携程在2013年推出了预付卡类产品“携程宝”,2016年1月,携程成立携程金服业务板块,联合万事达卡推出的“携程万千赏”平台。除此之外,携程还有保险代销业务。
不过,在张叶霞看来,携程的金融业务仍有提升空间。“携程的产品不多,没有单开一个平台去承载金融产品,而且产品类别、数量比较少,品牌也没有。相对而言,途牛有途牛金服、驴妈妈有小驴金融,这样金融的辨识度会更高一些。”
11月份以来,包括上述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进军消费金融市场在内,已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宣布获准筹建或拟筹建。11月19日,华夏银行公告称,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华夏银行出资2.55亿元,持股51%;11月14日,在上市的银行公告称,该行获得银监会批复,将筹建哈银消费金融公司;11月10日,新三板上市公司神州优车公告称,将与银行共同筹建幸福消费金融公司。
自2010年1月6日,主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银行和成都银行的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批准筹建到如今,消费金融发展已经将近7年的时间,正在面临巨大的机会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将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另据《中国个人消费性贷款调研报告》央行调查数据,未来5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容量将以每年20%的增速扩张。
场景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也在某论坛上表示,消费金融需求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可支配的收入、消费倾向、消费场景跟外部保障。如果这些因素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在发展,就意味着我们消费金融的需求常之强劲的。尤其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往往会伴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
在这样的机会面前,掌握流量入口的互联网企业自然想分一杯羹。互联网企业和银行合作的跨界联合似乎能带来些新思。
消费金融大战一触即发,而已经进场的参与主体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场景与流量从哪来。
实际上,做消费金融公司将在消费金融、消费分期以及消费信贷上存在更多场景。掌握入口的互联网基因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纵观目前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占比都在30%以上,消费金融公司能有多少互联网基因,就要看银行的程度,以及发起双方如何发挥协同效应。
《中国经营报》记者试图就此问题分别采访上海银行与携程旅游,上海银行回复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而携程方面则称,携程作为发起方之一,正在积极筹备相关事宜。
“流量首先来自现有客户群。比如携程和上海银行本身客户的重叠度不高,可以从两方共同获取。至于能不能将现有客户成消费金融客户以及能不能吸引新客户,就要看宣传力度,流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因为可选的公司太多了。”张叶霞称。
不过,携程在旅游方面的作为唯一一个盈利的在线旅游平台,强大的流量使其在特殊的消费场景上会得到客户认可。根据财报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携程净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主要来源于团队游和行业务量的增长。
(原标题:5家银行入场消费金融拼杀3万亿市场)
(责任编辑:DF150)
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