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中国这六家企业除了小米以外的净利润2016年上半年全部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日本则在下跌,例如松下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63%,索尼2016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75%。
然而由于产业规模无法和汽车工业相比,这22家日本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加起来也就是和7家日本汽车公司的净利润差不多。如果汽车工业垮了,只靠这些公司是无法让1.2亿日本人继续发达国家生活的,事实上,如果日本汽车工业最终失败,这里面很多公司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普利司通,钢铁公司,久保田机械等。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20年,日本在造船,数码相机,手机,液晶面板,家电,笔记本电脑,机床等产业的衰退,已经让日本从人均4.3万美元的国家跌落为人均3.2万美元的国家,如果作为支柱的汽车产业再垮掉,日本的人均P会进一步跌落到2万多美元区间,甚至可能被韩国超越。
所幸日本汽车企业多年经营积累下来的实力极其强大,日本汽车工业未来十年仍会保持强大,这也是一片阴霾的日本经济中闪闪发光的顶梁柱。
然而中国并没有闲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2000年后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开始逐渐开花结果。
2001年刚加入WTO时,在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6.6%,而到2016年已经到了35%。
2016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营业额为180.89亿元,同比增长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7亿元,同比上涨36%,比亚迪(行情,买入)发布的2016年度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9.50亿元,同比增长42.32%;净利润22.60亿元,同比增384.23%。长城汽车(行情,买入)公司上周发布业绩快报,201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9.30亿元,同比增长4.52%。同期,该公司的营业总收入达416.72亿元,同比增长12.19%。
可见只看汽车业务的话,自主品牌里面,比亚迪2016年预计会达到120亿美元,长城汽车会达到130亿美元营收,吉利+沃尔沃今年更是会达到250亿美元级别。
比起日本丰田的2500亿美元,日产和本田的1000亿美元,和三菱的700亿美元营收,还差距很大,但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
我们也可以看到,率先界实现汽车电动化的比亚迪,其40%的营收增速界车企中处于领先。
下图是2016年1-6月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排名。世界前20名里面只有2家日本企业,而中国有9家企业,比亚迪排界第一位,日产和三菱加起来的销量也不如比亚迪一家,相比于在燃油车的世界份额占有率,日本企业在新兴领域又慢了半拍。
汽车工业,日本最后的顶梁柱,由于新兴产业全面落后,传统产业的步步败退,日本未来十年的国运岌岌可危,如果汽车工业保持稳步增长,日本还能勉强支撑三万美元级别的人均P。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意识到,汽车工业的成败几乎关系着日本未来的国运?
如果汽车工业也如电子工业一般被中国韩国,那么日本的人均P还会进一步下滑。
在电动汽车浪潮中,日本人能不能继续在汽车工业中保持领先,看时间检验吧。
客观科学的认识日本:
日本现代化成就的确很高,然而在总体实力上已经被中国超越,并且永远不可能再走在中国的前面。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统一后的2200年里,只有在近代不到150年的时间总体实力落后于日本,日本等待了2000年才有机会领先中国100多年,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日本现在科技和经济总量都落后中国,不能因为日本人均高于我国,不能因为日本在局部工业对我国还有优势,就得出“追不上日本”“日本登峰造极了”这样的错误结论,我们明明总体在前面啊。要认清楚“总体超越,局部追赶”,这才是符合事实的结论。日本民族文化和先天的缺陷,注定了其能达到的上限远远低于中国。
中国现在重新超过日本,回到自己敢有的地位,该有的自信要有。
除非中国再来一次满清入关,被落后文明300年,否则日本下一次超过中国,也许要1000年,也许要1万年,也许永远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