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越來越多,最為典型的是余額寶等各類“寶”、“通”等,此外,以第三方支付、網上個人間借貸即人人貸(peertopeer,P2P)、比特幣等互聯網金融業態為代表的“草根”金融力量迅速崛起,這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便利的投資渠道的同時,也給消費者的權利保障和風險防范提出了挑戰。互聯網金融風險如何管控?金融從何下手?
曹鳳岐:控制互聯網金融風險關注四個解決辦法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體,二者在近十年間逐漸融合發展。傳統金融擁有優勢與網點,為互聯網金融提供發展平台。互聯網金融促進了傳統金融業的變革創新,為傳統金融注入了活力,促進了利率的市場化,踏實做好普惠金融,還教育了大眾理財市場……益處諸多。
對新興事物的不足,特別是風險控制問題,曹教授給出了解決辦法,一是明確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法律定位﹔二要完善資金第三方存款制度﹔三要健全互聯網企業內控制度﹔四要加強對互聯網的金融監管,建議現有的“一行三會”模式逐漸過渡到“一行一會”模式。【全文】
金融創新能走群眾線麼?面對如火如荼“金融創新”,我們不得不思考,“金融創新”的“方向”究竟應該在哪兒?(我們不防簡略回顧,資治通鑒,用“歷史的鏡子”照出“金融創新”的“方向”。網友“曉風追月”)【詳細】
信息化助推金融需要信用平台的支持,通過共享信息數據及時對用戶評信評級,更好地把金融資源應用到優質客戶。同時,可以通過系統進行信用評級,篩選優質客戶,創新信貸方式,減少信用風險。(網友“四海游101”)【詳細】
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改變的只是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金融服務的內容並沒有改變,金融機構的核心功能也不會被替代。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隻要是金融,不論以何種形式展開,就得遵守最基本的金融規則。消費者由於自身投資金額在總體規模中比重很小,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監管資金的運用,這時可能就需要來提供監管服務,以確保消費者的利益。同時,面對日趨復雜的網絡金融安全形勢,加強網絡金融安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本期編輯:萬鵬實習生:高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