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七大工商团体不满台劳资协商结果,恢复劳工7天假期,于27日召开“不满修‘劳基法’延迟”记者会。会中宣布,自即日起终止所有劳资协商,直到台遵守当初的劳资协议,删除7天假期及弹性工时等承诺并公告实施。
《中国时报》今日发表指出,休假问题也只是一个导火线,让原本已处于不安、担心经营投资恶化的企业界,全面爆发。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界心中深处已不再信任新。如果劳方的要求高过资方能承受的负担,企业倒闭、资方出走外移,最后劳方也可能,结果是成为劳资双方加上岛内经济“三输”的结局。
摘编如下:
华航空姐事件连锁效应方兴未艾,7大工商团体反对台片面毁弃协商共识,增加7天假日,昨日举行“中止与、劳方所有协商”记者会,工运团体到场,劳资火爆对杠,场面失控。台“长”林全蜻蜓点水呼吁双方用同理心看待彼此立场!当前社会弥漫劳资对抗、年金与反年金的对立情绪,新却不断出现发夹弯决策,朝令夕改、毁弃承诺事件,社会对立情绪更形高张,今年经济保1已经非常困难,现在对经济前景更心所谓危。
传统上工商界基于经营需要,向来支持,鲜少与唱反调;这是第一次7大工商团体一起对发出“中止所有协商”的声音,不仅前所未见,亦可看出企业界的不安乃至于。
工商界决定中止与、劳方协商,表面原因是上台后,片面当初全面周休二日后,7天假日“只纪念,不放假”的劳资协商共识。事实上,休假问题也只是一个导火线,让原本已处于不安、担心经营投资恶化的企业界,全面爆发。
如果单以休假政策的改变而言,坦白说,的立场确实有可议之处:一来原先的结论是经过劳资协商、承诺的结论;二来以休假而言,全面周休二日之后加上国定假日,休假已达126天,不但比军公教多1天,在亚洲国家中也不算少,再增7天休假的假日,显然对企业界而言,就已经是“太超过了”。新只是因为少数劳工团体的陈情即翻转政策承诺,更让工商团体难以接受。
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界心中深处已不再信任新。在企业界眼中,上台以来,几乎所作所为都在恶化企业界的投资信心与经营意愿。不谈蔡英文承诺要为企业界解决5缺、改善经营,单就企业界最关心的供电问题而言,新显然已被“废核神主牌”,似已无力解决。现在天气一热,电力备转容量就降到3%,限电阴影挥之不去。新要以再生能源替代核电,完成时间却遥遥无期。企业界最关心的也明显陷入“冷对抗”,货贸、服贸至今无解,眼见贸易地位边缘化,货品出口竞争力流失,企业界能不忧心如焚吗?
“环保署”更“环保不再是小媳妇”,要终止厂商的矿权,让原本就困于环评等因素阻碍投资的业界,更不抱期望。上周华航,公营的资方全盘退让接受劳工条件,蔡英文率先挺劳工,撇开的合不谈,这次公营企业成功的案例,确实让企业界心惊不已,企业界普遍担心的传染性,会让已陷困境的业者更难经营。
台应该很清楚,要先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才有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年轻人的薪资才可能提升,这些目标没有一项不能没有企业界的努力。企业界对经济最大的帮助就是:永续经营、持续投资;企业持续经营可保住已有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增加投资则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拉高经济产出。
新划出“五大创新产业”、“亚洲硅谷计划”等重大产业政策,如果企业界认为岛内投资恶化、不愿加码投资,坦白说,毫无成功机会。因为绝无可能靠完成这些计划,即使筹措到资金,说白点,也没有这个人才与能力完成。如果没有企业界的信任、对未来经济与投资的信心,企业一起缩手让民间投资减少,不仅当期经济就要受重创,未来前景更难看好。
面对这次7大工商团体联合宣布与、劳方终止所有协商,我们台首先必须考虑让休假政策回到原来的协商结论,切勿再横生枝节,这是解决短期及台面上问题的必要作法。
除此之外,更不能忽视企业界对政策走向的不安与对的不信任。其中最关键的供电与两岸两大因素,必须提出可信、可行的政策与因应方案,日增的劳资纷争,亦必须拿定态度、拿出政策,否间投资必将减少。
我们也希望劳工团体与社会应平息情绪,回归与正常面对劳资彼此的权益。“劳经济资同在一条船”这句老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也有唱之嫌,但不能否认的是: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劳方的要求高过资方能承受的负担,企业倒闭、资方出走外移,最后劳方也可能,结果是成为劳资双方加上岛内经济“三输”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