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8月30日电(记者陈梦阳、王炳坤)近日印发《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以开力争补齐民营经济发展“短腿”,实现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
国资国企比重偏高、民企发展空间不足,一批中小企业依附在大型国企身上,能力薄弱。在《方案》提出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硬举措”中,用制度的创新打破这一局面就占了相当篇幅。其中包括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鼓励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吸引非国有资本参股。还将行业垄断,砸碎民营资本进入一些行业的“玻璃门”。
民营经济规模虽然早已超过“半壁江山”,但企业“小”“散”“弱”、创新不足、缺乏龙头带动等问题突出。对此提出依托民营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培育引导大型民营企业做优做强;通过推进传统产经济业领域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来化解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矛盾。
精准帮扶也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特色。《方案》提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试点“科技创新券”的资金扶持,组织科研院所加强科技服务等,加快其成长步伐;对普通小微企业则加大创业支持,重点从创造宽松和减税降费入手。还将支持用信息技术传统企业,促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等,实现民营企业提档提升。
根据规划,到2020年,民营经济单位总数将达到23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