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通讯员/洪京华)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围绕建设全市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该区经济科技局统计,上半年,全区共组织受理16家企业的17个贷款贴息项目,贷款金额达1.7亿元,并与江门融和农商科技支行、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三方共同成功推出第一期江门高新区科技“政银保”融资项目,预计将撬动合作银行1亿元的信贷资金投向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届时可大大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6家企业
饮“政银保”合作贷款“头啖汤”
据悉,去年4月办印发的《江门高新区建设科技和金融结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今年,高新区要确保科技贷款余额、知识产权融资、股权直接融资、科技型企业境内外上市数、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等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成为全省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的先进区域。
为此,高新区、江海区继续有序地推动金融体制,今年首次在区财政划拨500万元作“政银保”超赔风险资金池,并于3月印发了《江门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银保”合作贷款试行办法》,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申报“政银保”合作经济贷款。目前,已有6家企业提交了申请,进入审批程序。上半年,还组织专家对14家企业的109个项目进行加计扣除评审,其中通过审核被认定的研究开发项目涉及当年实际投入金额近1亿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高新区内设立营业机构,于3月会同市金融局、江门银监成功推动中国银行设立了科技支行,并引导其出台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这也是该区继建设银行江门高新科技支行、江门融和农商银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后设立的第三家科技支行。
逾30家企业
成功挂牌(注册)三大交易中心
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高新区、江海区借“新三板”全国扩容和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发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目前,已有3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协议,30多家企业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注册),意向进入“新三板”挂牌融资的企业也有10家。
6月1日,该区印发的《2015年稳增长促发展工作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抓好企业上市帮扶。下阶段,该区将建立企业改制上市“绿色通道”,组建上市企业专责服务团队,构建上市企业后备池,形成“意向储备一批、改制一批、进场挂牌一批、培育上市一批”的梯次递进机制,做大做强“江门高新板块”。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充分发挥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江门高新区分中心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今年5月,通过该平台成功举办了江门高新区中小企业政银保推进专场等大型专场活动。近期,还计划与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联合举办股权众筹专场活动,探索和配合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试点工作,推动区内企业与互联网金融对接,共同探索和开辟创新科技融资新渠道。